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郑金武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12 23:15:45
为十任市长绘一张蓝图叫好
 
□郑金武
 
山东省日照市建市于1989年。1992年,日照市编制城市规划,将城市定位为“以港口、工业、贸易、旅游为主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1989年至今,日照先后换了十任市长。值得称道的是,除2006年对规划作过局部小修编外,十任市长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遵循规划建设城市。(人民网12月3日)
 
看到此报道,不禁要为日照市的发展叫好,也不禁要向日照市的十任市长致敬。日照市建市21年来,始终坚持一个规划建设城市,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目标干到底,使日照市成为全国知名的港口重镇、经济强市、宜居城市。
 
而日照市十任市长认定城市发展的目标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其果敢和坚持同样令人叫好。在地方的发展中,一届班子一个规划的现象,实属司空见惯;许多规划出台了,管个三五年,政府领导班子一换届,规划便徒有其名,直至最后流产废弃。
 
而难得的是,日照市十任市长能始终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一个规划,多年来不被外界的各色发展口号所动摇。正如日照市市委书记杨军所言:“如果十任市长中有任何一位松松口子,那么今天日照的黄金海岸很可能已是别墅林立,众多高档酒店、人造景观吞没沙滩绿地。”
 
此前,《中国青年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但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在我国,不仅没有一座城市有过可以量化的减排历史,还出现了诸多建设低碳城市的怪现状。(《中国青年报》12月1日)
 
不难猜想,在时髦的“低碳城市”概念引入国内后,各地纷纷重修城市发展规划,快马加鞭赶做“低碳”,致使全国有上百个城市争创“低碳城市”。而现实是“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在追求时髦的心理作用下,各地把原有的发展成果再次包装,强行为已有的成果贴上“低碳”标签的怪现状就不难理解了。
 
反观日照市的发展,十任市长能够坚持一个规划,或许至少要有3个方面的要素。
 
首先,规划必须要科学合理,能够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切忌好高骛远。日照市临海而设,不具有内陆城市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畅通路网,因此立足海洋发展蓝色经济,成为日照市的必然选择。日照市提出临海建港、依海立业、由海贸易、以沙滩促旅游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以港口、工业、贸易、旅游为主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这一规划正是基于对自身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发展优势的清醒认识,而规划的目标也最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特色优势。当然,对于其中不合理的部分,也应该及时进行修正调整。于是2006年,日照市对规划作了局部小修编。
 
其次,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员应切忌盲从时髦口号,坚持不做形象工程。近年来,国内各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低碳城市、生态城市、数字城市等等许多时髦口号,但许多地方在践行这样一些城市发展理念时,往往是“形象工程”大于实际建设,致使得出的结果大多似是而非,甚至出现许多怪现状。日照市对于城市必需的绿化、卫生、交通等设施,也积极做好,但这些都围绕发展蓝色经济的一个规划目标。
 
第三,规划要长期贯彻,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做保障。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在介绍经验时表示,“发展蓝色经济不唯GDP论”,是日照市能够十任市长坚持一个规划的重要原因。从1989年至今的21个年头,日照市在发展蓝色经济时,把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对海岸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而如果有一任市长过分追求GDP,尤其是本世纪最初几年,房地产开发是最能贡献GDP的,那么日照的黄金海岸早就“别墅林立、人造景观吞没沙滩绿地”了。因此,一个规划要长期贯彻,地方官员必须要坚守对后代负责的认识,必须要摆脱唯GDP意识,有这样的制度做保障,规划才能真正统领一个城市数十年的发展。
 
纵观近年我国城市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规划层出不穷,目标脱离实际,战略不断改辙,形象工程大行其道,这不仅使我国城市的发展水平、发展质量远远滞后,而且由此引发的强拆纠纷、烂尾工程等,也正严重透支着社会的发展成本。
 
最近,各地正在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媒体指出,在各个省市的这些规划中,都提出了GDP要比“十一五”翻几番的目标,“GDP翻番”成了最抢眼也最受质疑的环节。地方官员为政的功利性心理由此可见一斑。日照市“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实应引起各个城市的借鉴。
 
《科学时报》 (2010-12-13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