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陈欢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5 21:8:41
中国工程院研究报告: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宜超过60%

 
上期聚焦,本周刊关注了在首届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上,与会院士、专家对煤炭、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本期将继续关注油气资源发展战略,延续对我国能源转型变革中关键问题的讨论。
 
□本报记者 陈欢欢
 
鄂尔多斯石油探明储量的异军突起难掩中国石油青黄不接的尴尬。
 
尤其是对外依存度突破50%之后,一些问题被重复地问起:中国石油潜力何在?我国能否实现石油的稳定供应?在稳定供应的条件下需要进口多少石油?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日,海外战略如何布局?对外依存度应以多少为警戒线?
 
依据中国工程院2030~2050年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在首届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周守为、康玉柱、童晓光等人分别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对外依存度上限不宜超过60%
 
我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进口国,而且供需缺口不断增大,到2009年对外依存度超过50%,石油供应安全形势严峻。
 
根据美国、日本等14个主要石油消费国的统计,一个国家在基本完成工业化、经济发展进入成熟期以后石油消费才可能减缓。具体到中国,专家预计2030年以前我国石油需求仍将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工程院2030~2050年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作出的预测,即使是在低需求的情景下,我国石油需求到2030年也将达到6.44亿吨。若不加以控制,2030年前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就有可能突破70%。
 
实际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都较高,如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资源能源极度稀缺的日本的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100%,韩国也超过90%。
 
因此,有人认为,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0%对我国的石油安全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不过,中国工程院此次的研究指出,我国人口众多,不能走美国这样放开消费的路线,对外依存度上限应以60%~65%为好,最好不要超过60%。具体的需求量是2020年5.5亿吨,2030年6.5亿吨。
 
韩大匡表示,美国的情况跟我国类似,它的经验和安全战略值得参考:控制石油对外依存度始终未突破70%;控制石油净进出口量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小于25%;通过进口多元化,分散石油安全风险;鼓励动用边际储量,保持国内供应比例大于30%;鼓励减少石油消费,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据此,节约用油被该研究课题组认为是上限不突破60%的必要前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到2030年有几个约束条件:燃油汽车保有量1.9亿~2亿辆;燃油经济性提高20%;单车行驶里程控制在乘用车1.7万~1.8万公里/年、商用车4万~5万公里/年;乙烯自给率实现55%~60%。
 
韩大匡指出,我国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尚处勘探中期阶段,未来石油产量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要大力加强勘探,积极开发没有动用的边际储量。
 
接替储量有待开发
 
工程院课题组研究认为,我国石油产量虽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从确保国家石油安全角度,应该将高峰期产量控制在2亿吨左右,以保持长期稳产。
 
“控制在1.8亿~2.0亿吨左右可以稳定到2030年以后。” 韩大匡说。
 
据介绍,目前制约我国石油开采的因素主要是主力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递减严重,而新油田又品位较差。
 
多数专家认为,鄂尔多斯和深水可能是我国今后能源接替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预计石油资源量超过100亿吨,近几年,探明石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位,被寄予厚望。
 
海下300米以下称之为深水,是今后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此外还有大量其他资源。到2009年为止全球海上油气探明储量达到452亿吨,占全世界储量的70%,而其中又有70%属于深水。
 
周守为指出:“这是人类刚刚涉足的处女地,它有非常丰富的储量资源。”
 
目前人类已具有2000米水深勘探开发的成熟技术。但BP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事故对全世界的深水勘探开发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美国政府暂停了对新的深水油田的批准,后来又停止了在墨西哥湾33座深海勘探钻井平台的作业。
 
“今后技术标准肯定要提高,深海勘探开发的成本要进一步增加。”周守为分析道,深水勘探开发具有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的特点,如果在深海底部发生井喷,是世界级难题,没有成熟技术。
 
据悉,一些石油公司已经开始调整深海开发战略,如部分公司把深水资产销售出去。
 
在我国,南海北部大约有20万平方公里深水区域,以及南海的中、南部地区,总资源量达到500多亿吨。因此有人称之为第二个波斯湾。
 
中海油正在建设荔湾气田,预计在2013年中投产。这是中国首次在领海内发现深海气田,也是中国海域第一口深水探井。据悉,在70多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将拥有一个不亚于大庆规模产能的油气田。
 
作为中海油副总经理,周守为表示:“我们的目标到2020年能够在1500米~3000米水深建立我们的作业队伍。争取在深海建立5000万吨的能力。”
 
油砂是油、水和沙的混含物,埋深浅,一般在1000米之内。是未来油气资源的接替资源之一。目前,世界油砂地质资源量4483亿吨,可采资源量1035亿吨,相当于石油可采资源的33%。
 
据中海油副总地质师邓运华介绍,按照我国的油砂规划,2015年产能将达到50万吨,2020年将达到100万吨,2030年将达到500万吨。
 
油气上游国际合作形势看好
 
“根据我的预计,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2020年达到65%。” 童晓光指出,石油上游对外合作是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重要途径。
 
我国油气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成就斐然,三大石油公司都提出要成立国际化公司。童晓光认为,现在国外的收益远大于国内收益,石油上游对外合作是中国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对未来我国有希望获得的国际合作机会进行分析时,童晓光指出,2009年发布了全球石油勘探进展,陆地部分的最大发现就是伊朗和伊拉克。
 
伊拉克是世界产石油的第三大国,由于长期战乱,石油市场直到2009年才重新对外开放。在随后进行的招标中,中石油和中海油都成功获得了合作的油田。童晓光认为:“这给今后提供了非常好的合作机会。”
 
这几年深海勘探进展最大的三大地区是巴西深海、墨西哥湾深海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我国在深海油气勘探的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其合作的密切程度正如童晓光所言:“中国经济一旦停滞,澳大利亚的股票马上下跌。”
 
巴西的深水勘探近几年非常成功,年产量逐年上升,对全球合作影响深远。巴西政府宣布到2014年日产量要达到390万桶,年产量将近1亿吨对外出口。这也使得它成为国际合作的热门地区。
 
另外,西非的加纳和科特迪瓦也发现了一批深海油田,即将成为石油出口国。
 
童晓光认为,重油和油砂将成为未来石油工业的重要支撑点。
 
油砂资源主要集中在加拿大,资源量占世界的73%。预计到2015年加拿大油砂的日产量将达到300万桶,即1.5亿吨。
 
2009年12月,中石油成功收购加拿大两个油砂项目60% 的开采权益。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师李志明指出,随着油气产品价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生产将会进入黄金发展期,但由于加拿大油砂矿区的矿权基本被加拿大本地公司和世界其他大的石油公司登记,因此只能通过油砂项目的并购进入其油砂资源的开发和生产。他建议我国石油公司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并购策略。
 
在南美,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都同委内瑞拉有合作项目。童晓光提醒道,委内瑞拉现在合作范围只有20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动用储量不到11%,预计到2014年达到产量200万桶,是很好的合作机会。
 
童晓光总结道:中东石油合作的规模大、成本低,但合同苛刻,项目类型以老油气田开发为主,伊拉克可能会有勘探合同出现;深海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高、投资大,但合同条款较好,是油气发现的主要领域;其他地区仍有上游合作机会,但相对规模较小;加拿大油砂规模大、成本高,但合同条款较好;委内瑞拉重油规模大、成本低于加拿大油砂,合同较苛刻;非常规天然气可能会有大发展,要积极进入,但要做好项目评价,是进入美国合作的现实途径;俄罗斯油气公司私有化可入股,需要认真研究可行性。
 
《科学时报》 (2010-12-6 B1 低碳能源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