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钟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2 8:36:15
打开阿拉伯文学的画卷

 
《阿拉伯文学通史》,仲跻昆著,译林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定价:108.00元
 
阿里巴巴与“芝麻开门”、阿拉丁奇异的神灯……我们的童年记忆里总少不了这些美妙而带有异域色彩的阿拉伯故事。但是,对于浩瀚而灿烂的阿拉伯文学,我们却知之甚少。
 
□本报记者 钟华
 
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国内第一部全面深入地介绍和研究古今阿拉伯文学的《阿拉伯文学通史》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出版。11月27日,由北京大学、译林出版社和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共同举办的“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首发式暨全国阿拉伯文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我们亏待了阿拉伯文学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世界最重要的文化体系之一,曾以其辉煌的成就彪炳于世,在世界文化史上起了承前启后、融贯东西的作用,为欧洲的文艺复兴铺平了道路。阿拉伯文学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东方文学及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古时代的阿拉伯大帝国跨亚非欧三大洲,古代的阿拉伯文学群星璀璨,佳作如林,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学史最光辉的篇章之一。现代阿拉伯世界包括二十余个国家,其所在的中东地区已日益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热点:以诺贝尔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及其作品为代表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已在世界现代文学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本次出版的《阿拉伯文学通史》堪称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全面、完整、系统而深入地介绍和研究古今阿拉伯文学的阿拉伯文学史,具有较高的创新意义与应用价值。
 
本书作者仲跻昆是北京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阿拉伯文学研究专家。由于其阿拉伯文学研究、译介成就突出,曾于2005年获得埃及高教部表彰奖。
 
“我们长期以来是西方中心论,我们知道英国、俄国、德国的文学家。我们对阿拉伯文学知道得太少,我觉得我们亏待了东方文学,尤其是阿拉伯文学。”学习研究阿拉伯语言文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仲跻昆深知它的丰富,“我也知道。在中古时期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像两个灯塔一样,那时候阿拉伯语和汉语就是最流行的语言,就像现在的英语一样。那个时候阿拉伯的诗人不比中国唐宋的诗人少,但是我们都不知道。作为一个搞阿拉伯文学研究的人,如果不把这些写出来告诉中国读者,我觉得既对不起阿拉伯的那些文学家,也对不起中国。如果我们不来做这些事,仰仗谁来做呢?”
 
反映阿拉伯文学的全貌
 
《阿拉伯文学通史》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阿拉伯文学史的专著,全书八十余万字,分为阿拉伯古代文学和阿拉伯现代文学两卷,古代部分以贾希利叶(蒙昧)时期、伊斯兰时期、伍麦叶王朝时期、阿拔斯王朝时期、安达卢西亚文学、近古衰微时期为主线,全面地论述了自公元475年至1798年阿拉伯文学的风貌。
 
现代部分既有现代阿拉伯文学的总论也有国别文学的分述。内容涵盖19世纪初至今的约20个阿拉伯国家,并对诗歌、小说、散文等各文学门类的发展、流变及其主要流派、作家、诗人和作品作了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选择在全国阿拉伯文学年会上推出这部著作,足见学术界对该书的重视。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宁琦以及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阿拉伯语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阿拉伯诸国驻华使节都出席了《阿拉伯文学通史》的发布会。陈众议说:“《阿拉伯文学通史》的出版,不仅是阿拉伯文学研究界、阿拉伯语言研究界的大事,也是外国文学学术研究界的大事。”
 
“谁能代我向哈里发/传述我的良言苦谏?/我看到物价飞涨,/让百姓如何负担?/我看到他们挣得很少,/而需要则有增无减……”会上,北京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朗诵了《阿拉伯文学通史》中选摘的诗歌。仲跻昆介绍说,这部《阿拉伯文学通史》不仅写了那些比较知名的诗人文学家,也写了很多穷人诗人,他们反映下层人民的心声。
 
“我知道这本小书远远不够,但是我希望给中国读者有一个大框架,让大家了解一个阿拉伯文学的概貌。阿拉伯文学研究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我们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我们将来要做的事情更多。”仲跻昆说。
 
与会专家与代表对本书的评价极高,认为其条理清晰,立论公允,是仲跻昆教授严谨治学和长期研究的结晶,代表了国内阿拉伯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有助于读者对博大精深的阿拉伯文学宝库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虽然国内当下对阿拉伯文学研究的关注在逐渐提高,但一直未有一部较全面深入介绍与研究古今阿拉伯文学的文学史,《阿拉伯文学通史》的出版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8元钱“买”来的出版权
 
谈起《阿拉伯文学通史》,该书的责任编辑、译林出版社编审王理行幽默地说,自己是花了8元钱买到了这部著作的出版权。
 
1997年,王理行与仲跻昆教授相识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上,会议组织与会者游览中山陵。仲跻昆不想爬那三百多级台阶,于是王理行陪他去音乐台。那时候音乐台的门票是8元,王理行买了两张门票,他们坐在里面聊天。王理行说:“仲老师说他正在构想写一部阿拉伯文学通史,我听完跟他说,‘仲老师,以后您的这部书放到译林出版社出版吧。’他说,‘我才是一个想法,你就要出?’我说,‘对,我从你的想法就推断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巨著。’”
 
从1997年到现在已经13年,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译林出版社始终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充分体现了译林品牌书系“译林外国文学史丛书”的学术宗旨。“从时间上横跨古今,从空间上覆盖了所有阿拉伯国家,这样的一部阿拉伯文学史,在中国是第一部,在世界也是第一部。我们应该为我们中国人能写出这样一部文学通史而骄傲。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成为这本书的编辑。”王理行说。
 
《科学时报》 (2010-12-02 B3 社科 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