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金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1 21:29:55
《自然史》和布封的忠告

 
《自然史》 [法]布封 著,陈筱卿 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定价: 19.50元
 
□金涛
 
在法国文化史上,钟情于自然的大千世界似乎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学术传统。许多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以毕生精力,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著名的来自民间的《列那狐的故事》到拉封丹的寓言诗,从布封的《自然史》到法布尔的《昆虫记》,如果进一步延伸到美术绘画领域,诸如塞尚、莫奈、高更笔下的花卉、植物及大量风景画,几乎都渗透着浓浓的崇尚自然和人文情怀的理念。这种以诗歌、童话、散文和艺术的手法去讴歌大自然的作品,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也以高超的文学性和艺术表现力给后世以深远影响。
 
布封(1707~1788),法国著名博物学家,26岁入法兰西科学院,1739年任皇家植物园及御书房的总管,1753年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他以50年的不懈努力,全力搜集全世界的动植物和矿物标本,网罗博物学的人才,兴建当时堪称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同时以毕生精力撰写一部包含人类、动植物以及微生物和矿物的大部头著作,这就是36卷的《自然史》,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涵盖地球形成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矿物史等领域的博物志。
 
我所见到的国内译本虽然是节译本(《自然史》,布封著,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篇幅不大,但是精选了原著中的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和方法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章节,浓缩了《自然史》的内容,窥豹一斑,对于了解布封的思想及科学观念、行文风格和语言特色,还是很有帮助的。该书收有翻译家郭宏安题为《科学与诗的融合》的序,他指出:“如果说布封的《自然史》在科学性上多少已经过时,它在文学性上却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风格的壮丽、典雅和雄伟,还有它的细腻而富于人性的描绘,特别是一幅幅洋溢着诗意而又细致入微的动物肖像。”
 
布封的《自然史》涉及18世纪自然科学的广博领域。我们今天阅读这部200年前的著作,仍然可以从书中透露的细节,从字里行间,体会当时的科学家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发现,而激起的探索热情和难以抑制的喜悦,也包括对于尚未探明的自然现象的困惑。比如,布封经营了一座炼铁厂,在离布封炼铁厂不太远的露天铁矿,岩层中发现大量完整或破碎的菊石、箭石的化石。这些海洋生物的物种如今已经灭绝,而这种化石的大量发现,意味着地球海陆变迁的历史,也提供了地球气候变化的证据,由此,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对物种起源和地球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还提到:“当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的时候,他们确实感到那儿的一切都是新颖的,四足兽、鸟、鱼、昆虫、植物等全都是不认识的,全都是与人们在那之前所见到的不一样。”于是对新物种的命名,成了生物学家首当其冲的任务。这些真实的记录,为人们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提供了鲜为人知的史料。
 
1777年,法国政府给布封建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这是对布封的崇高评价。他一生热情地赞美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也对人类的智慧和才能倍加称颂,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积极的进取精神。也正是在1777年,他在《老年人的幸福》一文中对步入暮年的老年人提出忠告,他说:“有些老年人常回忆过去,徒生悲伤、遗憾,可我却恰恰相反,我让回忆充满快乐,让一些愉快的情景、宝贵的形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使我高兴愉悦。因为这些形象非常地温馨,非常地纯洁,只会给心灵带来一种美好的回忆。”他还说:“只有那些成天想到死之将至的脆弱的人才会感到离死不远了。若想让思想变得坚强,最好的办法就是接近并关注让我们赏心悦目的所有一切,并且要远离所有让我们不悦的一切,对之鄙夷不屑,特别是对那些让我们感到痛苦伤心的事情,为此,要经常地看到事情的真实面貌。”他说得多么好啊!真正是智者之言。这年布封70岁。
 
《科学时报》 (2010-12-02 B2 科学 文化)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