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汪志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1 21:29:55
《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背后的故事

 
《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1~8册),汪志主编,海燕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这次《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的重新启动,已不仅仅是出一两本图书,而实际是在进行一次有关科普创新的实践和探索。要通过小说的形式反映科学,包括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探索的那些科学未来。
 
□汪志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们正在四川省绵阳市南河路14号872室进行《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的编辑和科学小说网的维护工作,这是这幢七层楼房的顶层,突然地动山摇,书柜倒塌,墙壁出现裂缝……
 
强烈地震发生了!我们来不及转移,当时我死死地抱着摇晃的门框,眼睁睁地看着屋内的东西倒塌。
 
这时,科学小说网和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的设备、通讯设施、办公地也严重受损,手机不通,我立即抓起摄像机、照相机往楼下冲去,记录了自己看到的震后绵阳南河路大街情况和人们的救灾情景。
 
在这次强烈大地震中,科学小说网就在那幢七层楼房的顶层工作间,一天也没有中断工作……
 
全国各地的科普作家们关心着汶川大地震,很快都表示将和灾区的科普作家一道为抗震救灾出力。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有关人员在给科学小说网的信中说:“抗震一线的同事们……第一次让我吃惊地发现,科学小说网更新没有停顿。我在想,地震在持续。多危险。你们是怎么工作的呀。于是,我试探着写了一封邮件。又一次让我吃惊的是,你们来信了。而且,是一封十分深刻的来信。我在想,科学的源泉就在于此。我们始终在关注你们第一线的同事们。请多保重。”
 
这以后,绵阳很快又面临着唐家山堰塞湖溃坝的威胁。我们一边在面临次次余震和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撤离;一边千方百计设法保护正在编辑中的《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手稿和一批在国内外都属于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重要科普文物,要尽量使其少受损失。那时我天天背着一个大包,不停地从七层楼上,到七层楼下,有人问我:“这么热的天,你老背个包做什么?”意思是你这么怕!我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家,躲灾嘛!”其实我是背着一批极为重要的科普资料和科普收藏品以及钱学森、卢嘉锡、冰心、高士其、温济泽、秦牧……等等的题词、手稿、讲话录音和亲笔信,因为我认为,保护好这些重要资料和科普收藏以及正在编辑中的《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书稿,并不是我个人的事。
 
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和《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编辑部将《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6~10册的编辑出版,作为灾后重建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和项目,决心用抗震救灾精神努力打造《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重书,争取使《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既能成为一个科普的精品,又能是文学的精品。
 
这次丛书的编辑、出版过程,实际是一次对科学与文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群众性探索;也是一个面向全国、多方参与的大型科普和科普创作活动。这项活动很快得到了各地有关方面和作家、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广东乐昌市一中结合这次活动,在全校进行了科学小说征文评选,有2200人参加,每人都写了一篇作品,有的反复修改了几遍。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由该校文学社指导老师组成最终评委评选出一等奖10名,推荐给了“科学小说网”和《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编辑部。
 
为了使这次《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编辑、出版的工作过程能真正成为一个群众性的公益科学文化活动,丛书编辑部和有关方面还向各地宣传、教育、科协、作协和科普作协及全国各地的科普作家、科学家、作家、科技工作者等发出了供稿、荐稿邀请,不仅欢迎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参加这次“科学小说”创作活动;还欢迎各级报刊、出版社、科普作协、作协、学校等组织推荐作品,与之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丛书的编辑、出版还结合“科普创新”的探索,进行有关的科普影视、动漫和科普美术制作、开展科普旅游、科普展和科普收藏等活动。
 
这次《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的重新启动,已不仅仅是出一两本图书,而实际是在进行一次有关科普创新的实践和探索。要通过小说的形式反映科学,包括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探索的那些科学未来。这项工作给作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就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来说,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太多太多。然而,只要我们想起“5·12”,想起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的人们,我们就挺起胸膛,知难而上,去努力为给青少年提供好的精神食粮而奋斗!我们的工作也许不会尽如人意,也许还会受挫折和失败,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的失败也许还能给他人的成功提供一些借鉴。
 
随着我国网络小说的发展,作为网络小说的一个门类——网络科学小说也在我国不断地发展壮大。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汝清在科学小说网上发表的科学小说《勇敢的机器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勇敢的机器人》在第一章完成后,杨教授就把草稿给了科学小说网,希望能给他提提意见。杨教授说:“后面计划写:‘863’与核工业机器人(第二章);水下机器人(第三章);排爆机器人(第四章);第五章还没有考虑好,用改写的‘特殊的课堂’还是彻底重写。我一边写一边看一点文学修养书籍,争取写得像个小说。另外也尽量争取把科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能体现出来。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我也只能尽力而已。”《勇敢的机器人》已收入在这次出版的丛书第七册中,并以《勇敢的机器人》作为了该册书的书名。我提供《勇敢的机器人》创作的这些背景资料,希望能有助于对此感兴趣和正在创作“科学小说”的朋友们参考。杨汝清教授已离我们远行,遗憾的是他的《勇敢的机器人》还没有来得及写完。
 
现在,《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的1~8册(含1~5册修订本)已由海燕出版社出版,但我们并不感到轻松,以“科学小说”问题为突破口对科学与文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探索还有很多工作急需我们去做,《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的编辑工作还在继续,它作为目前国内一个专门发表、交流“科学小说”的平台,其工作也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提高,以满足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使之能在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为人类文明作贡献方面真正起到一点应该起到的作用。为此,我们还将继续地努力和奋斗下去!至于这次出版的1~8册的结果会是怎样,就请我们的读者去评判吧。
 
《科学时报》 (2010-12-02 B2 科学 文化)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