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科学》发表我学者家族性反常性痤疮基因突变研究成果 |
|
本报讯 近日,美国《科学》杂志以亮点文章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张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岩和北京协和医院教授王宝玺等学者题为“家族性反常性痤疮γ分泌酶基因突变(γ-Secretase Gene Mutations in Familial Acne Inversa)”的论文。该研究揭示反常性痤疮的发病与γ-分泌酶的PSEN1等基因突变有关,而该基因突变已有报道与反常性痤疮完全不同的疾病——早发家族性Alzheimer病(即阿尔茨海默氏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有关。
反常性痤疮是一种少见的皮肤化脓性炎症,病因不明,发病有家族聚集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上可形成皮肤窦道、脓肿及疤痕。2004年,沈岩与王宝玺合作,对在临床上发现的两个反常性痤疮汉族人大家系进行了全基因扫描,在染色体19q13区域定位一个新的反常性痤疮致病基因位点。
在此基础上,张学加入该临床和基础研究合作课题组,继续反常性痤疮致病基因的识别研究,结果在6个家系中发现编码γ-分泌酶不同亚单位基因(PSEN1、PSENEN和NCSTN)的突变,其中PSEN1基因的突变已有报道与Alzheimer病有关。有趣的是,对反常性痤疮患者的初步分析并没有发现Alzheimer病的迹象。该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等项目资助下,临床和基础研究相结合,通过不懈努力取得的疾病遗传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预见,该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对家族性反常性痤疮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揭示,更将对探索PSEN1基因在Alzheimer病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靶标研究产生重要影响。(柯伟)
《科学时报》 (2010-11-29 A4 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