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1-25 6:53:53
“读经”崇尚的是无脑式学习

 
《天才是训练出来的》,薛涌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定价:29.80元
 
推荐理由:著有《一岁就上常青藤》、《北大批判》等教育类畅销书的薛涌,最近又为更高年龄段读者撰写一部英才教育书稿《天才是训练出来的》。他认为只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持续十年以上执著于某一领域的训练时间,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意志力,还有较为崇高的自我预期,大多数在平均智商以上的普通人都能够掌握某种类似于天才的卓越技能,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天才。
 
我们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死记硬背,至今还有读经派,还强调让孩子在不懂的情况下背诵古书。从家庭到学校,背诵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育体制之中。你看看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哪个不能出口成章、一下子给你背出许多古诗?哪个家长不以此为自豪?然而,这正是典型的垃圾教育。孩子从小受此熏陶、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对其一生为害甚大。我并不是说那些背古诗的孩子没有出息。相反,他们中许多人会非常成功。但是,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所拥有的整体教育优势和他们的那些没有被死记硬背所扼杀的聪明才智。用更直接的话说,他们“尽管”死记硬背但仍然获得成功,而不是“因为”死记硬背而成功。如果没有死记硬背,他们会更成功。
 
下面,我分析一下死记硬背的教育危害。把《三字经》简单地背下来,除了证明自己知书达理、认识几个字外,还有什么价值呢?我看价值非常有限。学习经过三个过程:认知期,即学习陌生的技艺和知识的探索阶段;贯通期,即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到熟能生巧阶段;自动期,即已经纯熟地掌握了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到了“从心随欲不逾矩”、想错也错不了的阶段。“深练”不仅要求学生走完这三个过程、达到自动期,而且还要不断挑战“自动化”的知识和技艺,把你不断地从轻松的“从心所欲”阶段拉回跌跌撞撞的探索阶段,不断地逼你走出“舒适区”而进入“学习区”。《三字经》则正好相反,目标是尽可能缩短甚至取消认知期和贯通期,一下子跳入自动期。《三字经》的文本编得朗朗上口,大大减少了背诵的困难,就是鼓励不太花心思的“自动”学习。但是,这种“自动化”恰恰是最坏的一种学习方式。
 
如前所述,“朗朗上口”的轻松愉快是“深练”的最大障碍之一。它让你跳过重要的细节(比如“性本善”和“性相近”是否一定冲突等),通过人为的流畅学习过程对你进行精神催眠。这几乎就是洗脑。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Ellen J. Langer对此有颇为深入的分析。那种朗朗上口的童谣,经常利用熟悉的句式结构和节奏来助长思想的懒惰,使人进入一种“无脑”(mindless)的催眠状态。比如,许多人都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或者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因为打毛衣和开车的技能都已经变得如此熟练,乃至不要求什么注意力就能完成。这就是我们在本书中反复讨论的“自动化”阶段。无脑状态让人凭着本能、按照例行的程序行事,如同没有智力的机器一样机械地运转。这种无脑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发生在一般人中,也发生在教育程度非常高的人身上,在现实中会造成巨大的恶果。
 
一个少年可以一边“朗朗上口”地背诵《三字经》,甚至《四书》、《五经》,一边满脑子性幻想。因为“朗朗上口”帮助他在无脑状态中完成自己被要求完成的事情,然后利用“分割人格”的机制把精力集中在幻想中的性行为上。这样如何能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呢?从表面上看,这种机械重复式的学习,和音乐训练非常像。你看那些音乐家,往往一个乐句练上千遍。这难道不是重复吗?因为小女学习钢琴,我留心观察,才知道其中的奥妙。她上课的教室里有条醒目大字:“你可能犯的最大罪孽就是机械地弹琴。”在反复练习中,完全防止这种事情发生非常困难。比如,当重复练习到一定程度时,脑子即使空空如也,手也可以凭着肌肉记忆自动把曲子准确地弹完。针对这种现象,老师经常让学生离开琴键、在脑子里把琴弹几遍,或者以“慢动作”的节拍弹奏。诸如此类的种种变化,旨在防止学生掉入“琴弹千遍,其曲自现”的自动化陷阱。稍有音乐鉴赏力的人就知道,心不在焉、凭手指的肌肉记忆弹出来的曲子,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但是,中国的经典教育,竟然崇尚这种无脑式的学习。
 
《科学时报》 (2010-11-25 B4 月末书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