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王元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1-16 21:25:10
中小学生课业压力过大是迫切需要清除的顽疾

 
□王元丰
 
尽管法律明确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尽管国家在1999年就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但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不但未能真正按素质教育要求的“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是相反,在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下,在以学生学习成绩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驱动下,应试教育不但没有减弱,相反愈演愈烈,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说已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
 
当前,中小学生学习内容多、作业负担重、睡眠不足问题非常突出。且不说课程内容偏难,目前,大量中小学对于教学内容任意补充,在正常教学用书外增加教学辅导用书,超出课程标准的现象十分普遍。与之相伴的是教学时间延长、作业量增大,课外作业几乎占尽了学生的全部时间。
 
调查表明:我国只有47%的小学生能够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完成家庭作业。而国家规定三年级以上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不到9个半小时,而国家规定的时间是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不到7个半小时,而国家规定的时间是不少于9小时。相信家里或亲属家有中小学生的人都见证过孩子平日写作业写到夜里十一二点钟,周末不能参加文体活动,全部时间都用来写作业,时间还不够用的状况。
 
此外,在孩子们承受沉重课业和作业压力、得不到充分休息的同时,还要承担由于频繁考试、测验所产生的心理压力。
 
调查表明:初中生在一周内语文、数学和外语课的平均考试与测验4次,高中生为3次。而小学生也要不断经受“做卷子”、“月测”和期中、期末考试的严峻考验。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可能会被老师叫去谈话,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能需要同家长一起研究是否要补课、请家教来提高成绩,而成绩好的学生还要继续努力保持住名次。而如果学生普遍成绩不好的话,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作业的布置量。考试不但考查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是挑战这些未成年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如果从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就是从保障人权、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角度来看,也是距离明显。我国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公约要求“确认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然而,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却一步一步正在办成以考试成绩为单一目标的大松博文的魔鬼式奥林匹克训练营和竞技场!沉重的课业压力、紧张的竞争环境,不但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长期压力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学、焦虑,一些学生甚至人格扭曲、精神出现问题。而从更长远看,这样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纵然有表面的学习成绩,但却缺少全面发展的人才,危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应该说,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已认识到中小学生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不久前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20字工作方针其中的“育人为本”,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工作中,所提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也是切实可行的;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中也明确提出“建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
 
当务之急是,应该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列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率先采取有效行动,遏制课业负担问题的发展和蔓延。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严重性和其影响的长远性不容等待!只有政府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切实行动、尽职尽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才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因为即使是在高考制度没有改革的情况下,政府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行动也会收到成效。各级教育部门可以先从监督、检查入手,保证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家庭作业量、文体活动的要求能够落到实处,然后通过建立学生课业监测和公告制度,改变政府对学校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要求,规范中小学的教学秩序,由易而难逐步解决这项全社会高度期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充分认识到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是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必须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才能得到解决。
 
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建国初的1950年,毛泽东主席就曾针对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作出指示。以后60年中,除了“文革”期间,国家和政府都曾不断地就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发出过通知或规定。
 
因此,应该深刻吸取过去几十年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本着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过程中,深入开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尤其是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彻底改变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局面;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差异化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不同质量教育的愿望;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场所;要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在全社会树立客观、理性的人才评价观念和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建立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只有通过这样全方位的改革和发展,建立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长效机制,中小学生课业压力过大的顽疾才能得到彻底清除。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科学时报》 (2010-11-17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