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免疫系统的秘密被揭开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和丹麦丹尼斯克公司的一组研究人员揭开了细菌免疫系统的秘密,这一发现有可能解决某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难题。该研究发表于11月4日的《自然》杂志上。研究小组选择特定的外源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并将其嵌入到细菌基因组的特定区域,这些片段便可作为一种免疫因子,抵抗DNA裂解入侵,这种技术又被称为CRISPR/Cas技术。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载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注入嗜热链球菌中,其中一些细菌将含有抗性基因的DNA片段整合到了其基因组中。随后的实验发现,这些细菌拥有了不再接受质粒嵌入的特性。研究者认为,这表明这些细菌获得了对抗性基因的免疫能力。CRISPR/Cas免疫机制还可以防止噬菌体污染,这一发现将对食品业、抗生素业及生物技术产业十分有益。
“人工授精”用纳米机器人问世
保加利亚科学家日前发明了一种用于试管“人工授精”的纳米机器人,可大大提高“人工授精”的效率。这种名为“HYDROMINA”的纳米机器人是由保加利亚科学院机械研究院科学家开发的,它实现了“人工授精”的全自动化,可以在避免细胞膜破裂的情况下精确地将精子注入卵子。纳米机器人的超薄吸液管可以对直径为三万分之一毫米的细胞进行注射。使用这种机器人可以避免许多以往的人为操作失误。据报道,这项发明可使“人工授精”的效率比过去提高100多倍。新型纳米机器人还可用于其他治疗和医学研究,例如对癌细胞进行精确药物注射等。
日发现艾滋病病毒增殖新机制
京都大学医学系研究小组通过调查“Vif”蛋白质与人体免疫细胞内各种物质的关系,发现“Vif”蛋白质会附着在免疫细胞内的特定物质上,使控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质的量增加。一旦细胞的分裂周期进入了某种特定状态,艾滋病病毒就变得容易增殖。此前的研究发现,“Vif”蛋白质可分解人体内妨碍艾滋病病毒增殖的物质,此次研究又显示这种蛋白质另一种促进艾滋病病毒增殖的机制。如果能够开发出分解“Vif”蛋白质的物质,就有可能开发出与原有艾滋病治疗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的新药。
瑞士成功分离出登革热病毒抗体
瑞士贝林佐纳生物医学研究所日前成功分离出可阻断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的抗体。据瑞士媒体报道,贝林佐纳生物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从已痊愈的越南登革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其中3种登革热病毒的抗体。以实验鼠为对象的实验显示,注入实验鼠体内的这些抗体在登革热病毒侵入实验鼠体内的48小时内有效地阻击了病毒。研究人员说,对登革热病毒抗体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治疗疟疾、流感和非典型肺炎的有效方法。世界卫生组织上月将登革热列入“被忽视的热带疾病”,该组织称,全球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感染登革热,死亡人数超过2万。目前全球尚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效药物。
《科学时报》 (2010-11-15 B2 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