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柯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1-14 22:0:20
食品安全与健康评价正在展开
 
本报讯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陆贻通教授指出,日常饮食“零污染”,未必意味着食品安全,有时低剂量的有毒物质,也可能对生物体有益。
 
陆贻通说,在离体和活体生物毒性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许多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的剂量,与其产生效应的关系,是一条U形曲线,即低剂量有毒物质,会刺激生物体产生抗体,提高自我安全保护能力;随着有毒化合物的累积,其杀伤力陡增。不过,食物中哪些有毒物质具有低剂量刺激效应,针对不同的有毒物质,低剂量该如何量化等问题,都有待科学家“解密”。
 
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有毒化学物质的低剂量刺激效应,将对合理、科学地开展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评价,促进污染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陆贻通介绍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正在研究低剂量毒物刺激效应的科学机理,破解其在人类食品安全中的“行为密码”。(柯讯)
 
《科学时报》 (2010-11-15 A4 科学基金)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