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李洁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1-10 22:8:10
“广东低碳论坛”:
用科技创新支撑低碳技术发展
 
本报讯 近日,广东省正式启动国家低碳省试点,再次担起低碳发展先行的重任。由南方日报和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广东低碳论坛”日前召开,有关专家以高度的使命感,为广东省的低碳发展出谋划策。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广州能源所所长吴创之、副所长赵黛青、美国气候战略中心国际项目主任Anne Devero女士等在会上演讲,为广东经济发展“把脉问经”。毫无疑问,中科院广州分院的科学家们在广东省低碳创新工作中又将扮演重要角色。
 
陈勇在会上指出,低碳技术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因此,要通过科技创新攻克和突破低碳产业发展中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中科院作为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围绕低碳技术发展做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工作,已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低碳建筑、节能环保、低碳交通、智能电网、低碳农林生态等领域部署和开展了大量研发和示范应用的工作并已初见成效。
 
陈勇举了5个典型例子:一是佛山海天调味食品公司与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合作开发了超滤过程中膜分离效率控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生产,提高了连续生产能力,大幅降低了能耗。明年高品质超滤酱油的产量将达到10万吨,由此带来的新增产值将达到1亿元。二是广东美的集团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合作开发的“新型节能环保全配方冷冻机油及成套工艺的开发与产业化”技术打破了国外对压缩机冷冻机油的垄断,目前已完成机台实验约3000小时,实验结果与国外产品相当,每年可为美的集团节约费用7000万元,在行业推广后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佛山市星光电公司与中科院广州电子公司合作开发的“设计印刷电路板(PCB)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的配套生产设备”,一年后将实现批量生产,两年后产能将达到1000万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快了抢占市场的速度。四是佛塑集团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复合智能节能薄膜”技术,具有智能控温特性,不仅高效节能,而且智能环保,属目前国际前沿技术。实现产业化后,其产值可达10亿元,价格将比进口产品低1/2。五是佛山三水佳利达纺织染公司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广东省生态与土壤所合作开发的纺织印染行业中低温余热利用、新能源应用、印染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纺织印染污泥处理等系列技术,实现综合节能25%以上,节水50%以上,COD减排达95%以上,水循环使用率达100%以上,污水处理成本下降1/3以上等经济社会效益。
 
陈勇还透露,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正在广东省发改委、科技厅的指导下,研究制订低碳促进的政策和机制、广东低碳发展路线图、以及碳标识、碳评估等。
 
赵黛青在演讲中指出:低能耗,低碳排放,高碳生产力为特征的低碳发展模式是广东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科学选择。广东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能源需求大省,要带领占全国总人口7%以上的广东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广东的行动对全国的发展举足轻重。还介绍了《广东低碳发展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研究》,SPF项目部分研究结果,包括重点领域的能源需求和排放情况分析,节能减排及实现途径分析、不同时间节点上的低碳发展促进政策建议。
 
据介绍,广东省高度重视低碳发展,近期相继出台了《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政策法规,同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工作。据有关方面统计,“十一五”前四年,广东的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3.89%,并关停淘汰落后产能1039万吨,同时大力发展水电、气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目前清洁能源已占省内电源装机容量的34.4%。论坛上,除中科院外其他各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畅所欲言,就广东省开展国家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低碳发展的动因与挑战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并展开对广东低碳发展路线图的积极探索,还向开展低碳试点的省区和城市的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李洁尉)
 
《科学时报》 (2010-11-11 A2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