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论文频道 发布时间:2016/11/25 15:02:54
选择字号:
11月25日: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

 

如果你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发,那就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不忘初心。相信在科研中忙碌的您或多或少会遇到些许困惑,您可以选择去科学网博客看看各位老师精彩的博文,当然您也可以来科学网论文频道逛一逛:看看论文排行榜,看看自己的同行最近都获得了那些新成果,如此,小编就心满意足了kiss书接上文,言归正传,科学网论文频道编辑部根据每篇论文的点击量,选出上周(11月14日至11月20日)论文频道最受关注的十大论文。

第十名:古格陵兰人也吃鲸

一项研究发现,鲸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在史前格陵兰的饮食中扮演的角色比人们先前认为的更加重要。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此前,人们认为率先大规模利用和捕猎鲸的是在公元1200—1400年迁徙到格陵兰的图勒文化,这主要是由于缺少有关适合捕鲸武器的考古证据。但研究表明,对鲸这种充足的海洋资源的利用似乎十分常见,且在早期文化中可能就已经出现了。

小编:现在好像就某国还在捕鲸吧mail(手动嫌弃脸~

第九名:地球“发烧”触目惊心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理查德•托马斯•科莱特教授参与的国际研究团队,一直以来将目光聚焦在最近几十年中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而显现的影响上。该研究团队最新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科学》上的研究表明,全球升温1℃这一事实已经对大范围的基本生物学过程(从基因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已经清晰地反映在陆地、淡水以及海洋上,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可以免受其影响。大量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对人类也产生了影响,包括有害生物增加、疾病暴发、渔场的变化莫测以及许多地区农业产量的降低。

小编:小编发烧了可以吃氨苄霉素,可以吃先锋霉素,可是地球发烧了该吃啥......

第八名:致病菌减少和性别平等相关

一项研究报告称,在过去几十年里,传染病流行度下降与英美两国性别平等的提升相关联。该研究认为,为减少传染病而采取的措施,如接种疫苗、免费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和水处理,也许能够提高全球性别平等。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

小编:男女平等真的很重要!!!

第七名:亚精胺使啮齿动物保持年轻

一篇研究报告称,饮食中包含的一种普通化合物可延长小鼠寿命,并改善小鼠和大鼠的心血管健康状况。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作者还测试了通过饮食摄入亚精胺是否对人类有益。通过以问卷形式调查了约800人(位于意大利布鲁尼科)食用不同食物的频率,结果显示亚精胺摄入量较高与较低的人的心脏衰竭与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在男性身上尤为明显)以及较低的血压相关。

小编:妈妈从小就告诫我,不能挑食,不能挑食,不能挑食。

第六名:喜马拉雅小国无法对地震“免疫”

Hetényi等人利用数据,建模了地震可能发生的位置以及烈度。研究人员预计该地震震级约为7.5~8.5,并且震源位于一个240千米长70千米宽的条带上。“这次地震发生在我们认为不会发生地震的地方。”Hetényi说。该研究组近日在《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上指出,这样一来,不丹似乎不会对地震免疫,这仅仅是信息不畅掩盖下的风平浪静。该发现也证实整个喜马拉雅地区均有可能产生大地震。

小编:我希望地球和平,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天灾人祸。

第五名:科学家找到骨骼演化证据

拥有骨骼的动物在距今约5.5亿年前还没有出现。在此之后,科学家曾提出,大气中的氧含量上升以及海洋中的化学变化使得动物能够利用所需的矿物质形成坚硬的骨骼构造。如今,对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古代岩层进行的一项新的分析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表明在第一批具有骨骼的动物化石开始出现的同一时间,海洋也开始变得富含构成骨骼所需的矿物质了。研究人员在11月出版的《地质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小编:从化石可以推出那么久远时发生的事情,为科学家点赞。

第四名:恐龙崛起很“缓和”

研究人员发现两种小型恐龙与另一种远古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后者被认为是恐龙前辈生物。这些骨骼化石发现于巴西,首次证实了早期恐龙曾与前辈生物共存。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小编:恐龙是一个很不好的动物,比如当恐龙是形容词的时候。

季军:疫苗也能对抗食物中毒

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组研究出一种针对能引发尿路感染的大肠杆菌嗜铁素的疫苗,同时,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联合团队将目标放在了食物中毒“罪魁祸首”沙门氏菌上。他们首先用新疫苗为小鼠免疫,几周后为这些动物使用了大量细菌。这两个团队分别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称,这种针对嗜铁素的疫苗不能预防疾病,免疫后的老鼠仍被感染,其中一些症状严重。但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接受疫苗的小鼠体内的细菌明显较少。

小编:疫苗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

亚军:王新年等合作揭示亚原子“汤”中的旋涡结构

一个由中国、美国和德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使用强大的超级并行计算机对原子核碰撞进行模拟,给出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细致的涡流结构和物质粒子自旋-涡旋耦合效应,从一个新视角揭示出这种新物态的复杂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人员也提出了通过测量超子极化关联函数来探测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流体特性的设想,预期得到实验的检验。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

小编:小编物理没学好,不知道现在学还来得及不indecision

冠军:我国学者发表肿瘤转移与炎性免疫新机制综述文章

11月14日,新一期《癌细胞》(Cancer Cell) 杂志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与博士生刘洋的《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特征与作用》综述性文章,该文章评述了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机制、组成特征及其促肿瘤转移的过程,尝试性地提出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六大特征,并对该领域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小编:希望肿瘤基因永远不要被激活,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传送门:

投稿地址:

http://news.sciencenet.cn/paper/add_paper.aspx

查看论文原文方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6999572288441034.shtm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