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章智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6/6 21:34:40
选择字号:
胰腺癌晚期还有转机?这个团队做到了!

 

“通过这次手术及病理报告,我们看到了生的希望......”术后,今年69岁胰腺癌晚期患者王女士(化名)的家属发短信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殷晓煜团队说。

谁能想到,半年前她还因胰腺钩突部癌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被判定为“无法手术”,一度绝望到准备放弃治疗。这场与“癌中之王”的生死博弈,在殷晓煜团队的“化疗降期+机器人手术”组合拳下迎来逆转。最新检查报告显示,王女士的胰腺癌标志物CA19-9和CEA数值均回归正常,CT影像显示体内曾经肆虐的肿瘤已经消失。

殷晓煜教授。中山一院供图

  ?

记者了解到,2024年底,王女士因持续性上腹部隐痛在当地医院检查时,被怀疑患上胰腺癌。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胰腺癌因其恶性程度高、手术难度大,素有“癌中之王”之称,而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更被视为手术禁区。带着一线希望,她在家人陪同下,辗转数百公里,从江苏跨省来到中山一院胆胰外科,找到殷晓煜教授。

“第一次见到患者时,她对于治疗已经十分悲观。”殷晓煜回忆,全面检查显示,肿瘤不仅体积大,还紧紧包裹住肠系膜上静脉,传统手术切除风险极高。多学科团队会诊后决定:先实施新辅助化疗,为手术创造条件。然而,得知需要先化疗再手术,王女士一度情绪崩溃:“我当时不想治疗了,只想回家。”

殷晓煜没有放弃。他特意拿出多个成功案例,与患者耐心沟通,逐一解答患者对化疗副作用、手术风险的疑虑。最终,王女士点头同意治疗。

从2025年1月到5月,王女士接受了5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奇迹逐渐显现:原本高达1554 U/ml的CA19-9(胰腺癌特异性标志物)降至11.9 U/ml(正常范围0.00-35.00),CEA也从9.8ug/L降至2.34ug/(正常范围0.00-5.00);CT复查显示,肿瘤直径从3.5cm缩小至2.0cm。

“这时候我们判断,手术窗口打开了。”殷晓煜团队再次建议实施根治性手术,但患者却犹豫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要切胃、切胰腺、切肠道,还要重建消化道,我听说术后要疼很久,万一感染怎么办?”王女士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殷晓煜团队手术现场。中山一院供图

  ?

考虑到患者对传统手术的担忧,殷晓煜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手术。“机器人手术具有创伤小、精准度高的优势,能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他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我们团队已经完成了上千例机器人辅助下的肝胆胰手术。”在充分沟通后,王女士终于同意接受手术。

手术当天,殷晓煜团队为患者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重建术。术中发现,多次化疗虽使肿瘤缩小,但胰腺周围组织因慢性炎症严重水肿、黏连,加上肿瘤侵犯血管,手术难度远超预期。

“就像在一堆黏连的橡皮筋中找到被肿瘤包裹的血管,稍有不慎就会大出血。”殷晓煜操作达芬奇机器人,精准分离肿瘤与血管,利用机械臂的灵活性完成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重建。这场“拆弹手术”持续近9个小时,最终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在殷晓煜团队的精细管理下,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已于近日康复出院。

“精准化、微创化、个体化,是胰腺癌治疗的发展方向。”殷晓煜指出,随着医学技术进步,胰腺癌已不再是绝症,规范的新辅助治疗联合微创技术,正让越来越多患者看到治愈希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