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26 15:55:09
选择字号:
研究发现种间杂交在气候边缘区明显增强

 

杂交在生物进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杂交可重组现有的遗传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塑造出新物种。已有研究表明,近缘种间的杂交通常发生在分布重叠区,但科学家尚不清楚生态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杂交的发生。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协同进化研究组的科研团队研究探讨了植物种间杂交的纬度梯度变化,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多样性(英文版)》。

异形花榕和肉托榕是桑科榕属中的两种近缘雌雄异株植物。异形花榕为小乔木,分布于我国西南至中南半岛地区;肉托榕为低矮灌木,分布于印度北部至泰国南部地区。两种榕树之间存在共享传粉榕小蜂的情况,在人为条件下可以产生杂交种子。两种榕树从泰国南部到中国西南部存在一个跨纬度梯度的纵向接触带。

  ?

异形花榕和肉托榕。版纳植物园供图

版纳植物园研究团队在该接触带对两种榕树进行了广泛的种群采样,并在无肉托榕分布记录的泰国东南部采集异形花榕代表种群,并对两种榕树种间杂交的空间发生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榕树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基因流,种间杂交强度在接触带的高纬度区域明显增加,并在接触带的北缘达到顶峰。

这项研究认为,是由于两种榕树在雌花期榕果大小、传粉榕小蜂个体大小、榕果生长位置、榕树种群密度,以及繁殖物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种间基因流的不对称性。而繁殖物候的地理变异,以及边缘分布区增强的生态环境挑战,可能导致了种间杂交在接触带中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强。研究探讨植物种间杂交的纬度梯度变化,对理解生态环境对杂交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pld.2023.08.00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十大前沿纳米科技难题发布 植物在周末的“生产力”更高
森林得到恢复和保护将吸收2260亿吨碳 海洋“向日葵”:海葵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