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帅莎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6/3 11:18:54
选择字号:
“太空出差”近日启程 “神十四”航天员将解锁哪些新“关卡”?

 

中新网北京6月3日电 (马帅莎)目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出征太空进入倒计时。与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相比,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解锁哪些新的“关卡”?此次任务有何看点?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解读相关热点。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空间站任务已经全面转入建造阶段。进入新阶段,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在轨完成哪些任务?他们面临的任务与神舟十三号乘组相比,有哪些不同?

杨宇光: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在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将迎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等4个航天器的到访,要经历多次交会对接,完成两个实验舱的转位任务,以及各种设备安装调试等。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已借助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机械臂转位舱段、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等技术试验。但是天舟二号飞船是十几吨级的航天器,而实验舱重达二十多吨,对后者进行转位将更具挑战性。

中新社记者:与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相比,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的在轨任务有哪些看点?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杨宇光:中国空间站在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包括可再生式的环控生保技术验证等,但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仍然将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除了上述提到的转位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还将首次利用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是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未来问天实验舱上的气闸舱将成为航天员的主出舱通道,因此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承担该气闸舱的验证工作。

更为关键的是,空间站建造并不是简单地将核心舱和实验舱连接起来,其中涉及许多舱内外设备的调试、安装、维护工作。可以预见,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或许会承担舱外设备安装工作,这将比此前的出舱活动更为复杂。

中新社记者: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迎来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两个空间站舱段的到来会对乘组的在轨任务和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

杨宇光:两个实验舱到达后,中国空间站将超过110立方米,拥有6个睡眠区和2个卫生区,航天员将拥有更多活动空间。

和天和核心舱一样,两个实验舱也是二十多吨的“大家伙”,但职责截然不同。实验舱上装载了中国空间站大部分科研机柜,这意味着未来航天员乘组所从事的科研活动种类和范围会将大大增加,这对航天员的知识储备、实际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像国际空间站一样,未来中国航天员也可以在空间站种菜,不过长出来的蔬菜还需带回地面,经过科研人员检验,证明确实对人体没有危害,后续才能允许航天员在太空食用。这是必经过程,也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不能太过着急,但是相信我们迟早也会实现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新鲜蔬菜的目标。

中新社记者: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首次利用问天舱气闸舱出舱。您认为使用新的出舱通道是出于何种考虑?从问天舱气闸舱出舱有何优势?

杨宇光:在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航天员使用天和核心舱节点舱作为出舱通道。未来问天实验舱上的气闸舱作为空间站主出舱通道,内部空间将更为宽敞。相比核心舱节点舱,新气闸舱更宽敞且出舱口朝下,航天员出舱更方便。

其实,除了舱外航天服,气闸舱设计也是人类出舱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从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中的神舟飞船轨道舱,到去年使用的核心舱节点舱,再到未来的问天舱气闸舱,航天员出舱通道的变化,充分反映了中国航天出舱活动技术越来越成熟。

中新社记者:据公开报道,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其中,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您如何看待两个乘组同时在轨对航天员系统建设、对中国空间站未来发展的意义?

杨宇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后,将意味着中国人不间断长期驻留太空的开始,意义重大。我们注意到,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在进驻和离开空间站时,都要进行许多空间站状态设置工作,包括环控生保系统设置、物资转移等,花费时间多,工作量大,但又必不可少。

航天员实现在轨轮换后,可让空间站始终处于有人值守的状态,这样就能省去状态切换的麻烦,减少航天员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建造空间站主要是为开展各种科学研究,不同科学实验的周期和进度不一样,乘组面对面交接,效率更高,也更准确、安全和可靠。

6人同时在轨也为空间站的环控生保系统带来压力,比如需要增加氧气供应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等,这是之前没有经历过的,需要进一步验证。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未来中国空间站如何更好地推进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期待哪些领域的国际合作?

杨宇光:中国载人航天活动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事实上,中国航天也一直在积极回应国际关切,履行国际义务,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近日中国官方主动公布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残骸的轨道数据,其实火箭已经过钝化技术处理,并不需要担心火箭残骸爆炸,以及陨落时对地面造成危害,但中国频繁公布相关数据亦是对国外关注的回应,体现了中国航天开放、透明、负责任的态度。

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围绕中国空间站应用开展合作,首批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入选,最快有望在今年年底送达中国空间站。外国研制、天舟飞船运送、中国航天员操作、天链卫星下传数据、神舟飞船带回,这是最容易实现的初级合作,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外国航天员、国外航天器到访中国空间站等更深入的合作。(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