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7/22 17:16:11
选择字号:
科技为林长制改革添砖加瓦

 

“龚老师,我们家的柿树长虫了,有的咋还提前变软脱落了,您得给我们想个法子啊!”

“谢老师,现在光靠种竹子很难挣钱了,林下空间那么大,有没有好的套种项目?”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亚林所)专家以“下沉基层,服务林农,助农富农”的形式为群众办实事,走进安庆岳西菖蒲镇的“竹林下适生食用菌高效培育基地”和“甜柿种植基地”,以林间为课堂,开展“竹林下食用菌生态栽培和太秋甜柿优质高效栽培”的现场培训。

前来参加培训的有安庆市和六安市、合肥市、宣城市等地林业部门和林下经济种植经营企业、大户等代表130多人。此次活动也是亚林所为安徽省安庆市林长制改革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的一个侧影。

支撑林长制改革,为群众办实事

林长制是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各级林长负责督促指导本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安徽、江苏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或在部分地区试点实施林长制。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目前,各省正在制定各自意见细则。

亚林所副所长吴统贵告诉《中国科学报》,林长制是加强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建设匹配性的科技支撑体系,是抓实“林长制”改革的首要之义。

“要想林常治,先增林长智。要全面提升‘长’的治林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这个第一生产力的驱动作用,首先要提升的就是人(即林长)这一最活跃要素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吴统贵说,开展培训是提高林长素养的一种最直接手段。

同时,以林长制改革推进活绿用绿,将绿色生态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林长制改革红利惠及广大林农群众。盘活绿色资源,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求。

六月的安庆,梅雨带来的高温高湿让人透不过气,不过这在亚林所研究员谢锦忠和龚榜初看来,却是林下食用菌和甜柿生长的好时节。“现场培训会就定在这个时间开”。

龚榜初现场指导甜柿栽培     林科院亚林所供图

闷热没有影响专家“把脉问诊”的状态,他们耐心细致的就林农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不时示范操作,让林农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现场的林农纷纷表示:柿树病治好了,林下大片空地也合理利用上了,我们的“钱袋子”这下要鼓起来喽!

安庆市是全国最先推行林长制改革的地方,早在2019年年11月,亚林所就与安庆市委市政府签署了林业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迈出了“林长制改革+创新驱动”的第一步。

通过聚集智力、技术、成果、项目、资金等五要素,为林长制改革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助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系统搭建了以“一院一站一联盟”为核心的支撑体系及工作机制。

得益于与前期合作的良好基础,今年3月,安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在京签署全面战略协议,将双方的合作推进到更高层次。截止目前,亚林所与安庆市7个县(市、区)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做出特色、做出样板、做出成效”为目标,围绕成果精准推广,攻关合作发力,合作优化模式,为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共同打造科技支撑示范样板。

转换护绿思路,传统产业“旧貌换新颜”

“林下空地种菌菇,亩产效益超一万。”安庆市岳西县港河村的林农刘锋高兴地说。

谢锦忠聚焦激发护绿潜能,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筛选出竹荪、大球盖菇这两个竹林下适生食用菌种类,推广毛竹林下适生食用菌高效培育模式。

谢锦忠现场技术指导     林科院亚林所供图

他们在安庆市建立竹荪、大球盖菇、羊肚菌和黑皮鸡枞种植示范基地30余亩,亩均产值近3万元。通过项目实施,首次将竹林复合经营技术体系在安徽推广,助农增收的成效有力夯实了林长制群众根基。

安庆市岳西县菖蒲镇镇长王启兵表示,下一步将在全镇范围内因地制宜推广林下食用菌技术,充分利用万亩竹林资源,打造食用菌产业特色小镇。

安庆市岳西县是中国茯苓生产加工集散地,无工业污染,地理环境十分适合安徽茯苓生长发育。当地已有600多年的茯苓生产历史,占全国茯苓购销总量的一半以上。

但传统段木栽培茯苓需要砍伐大量松木,资源消耗的瓶颈阻滞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亚林所高级工程师张金萍与当地大户全面深入合作,通过反复试验,建立加工剩余物高效利用与微生物发酵技术,突破了茯苓代料栽培新模式,形成了资源节约与废物利用的良性互动。

张金萍指导种植茯苓     林科院亚林所供图

项目合作建立试种基地100平方米,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以岳西县推广用松树伐剪等废弃物生产茯苓菌棒6000万棒为例(每棒装干料1.5公斤),能产出鲜茯苓3000万吨(每袋产鲜茯苓0.5公斤),产值3.56亿元,每年将节约砍伐松木材18000吨。

张金萍说,聚焦关键技术问题合作攻关,支撑岳西茯苓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护绿用绿提供了新的思路。

强化新品种应用示范,助推活绿用绿

亚林所近年选出的‘亚林36号(太秋)’甜柿品质十分优良,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山桐子是近年新开发的新型能源树种,果实含油率30%以上,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0%以上,油脂品质高。

山桐子、甜柿生态效益高,且适于在安庆山区发展,对于丰富当地树种组成,提高经济生态效益具有特殊作用。

龚榜初将‘太秋’甜柿和四川种源高产高油的3号、7号等20个山桐子优株(系)引进潜山等地。同时,通过项目实施改变农户粗放经营的观念,进行集约经营,走林业精品化的道路,促进了林长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

在技术成果应用上,亚林所在安徽支撑木本油料产业增绿增效,培育‘长林’系列油茶高品质良种300万株,范围辐射潜山、宿松、怀宁、桐城和岳西等。

高产培育技术应用于安庆地区油茶林面积61.7万亩,高产林分产量达到1100公斤以上,为全国最高产量水平,有效提升油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吴统贵说,虽然油茶产量提高了,但是受到加工水平的限制,产业效益不高、产业链条短等问题,仍然制约了地区油茶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针对这一问题,亚林所高级工程师方学智对油茶生产线进行优化,推广应用了茶油绿色加工及副产物高效利用相关技术,有效提高茶油加工质量,满足市场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真正让山川披上了“绿被子”、产业织就了“钱袋子”、群众腰包装进了“红票子”,为林长体系装备上了现代智力引擎。

科技创新,点绿成金。吴统贵说,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与安庆市战略合作对深化林长制改革、强化林业产业化科技支撑、提升改革“含金量”意义重大。“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支撑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的动力源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