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3 9:16:48
选择字号:
长江江豚之死叫醒了谁

 

■袁一雪

10月28日,一头成年长江江豚在江西省都昌县矶山附近沙滩上被发现,已经死亡。这是保护江豚公益组织自今年2月以来发现死去的第21头长江江豚。长江江豚是目前我国内陆水域存活的唯一水生哺乳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整个长江流域里江豚种群数量1000头左右,种群状况极度濒危,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造成濒危的原因非天灾,而是人祸:非法捕捞、航运、挖沙、水污染造成栖息地恶化。前者痛下杀手,后者为了经济利益完全无视江河中的生命,前后夹击,令曾经生活在长江的白鱀豚已经功能性消失,如今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也岌岌可危。

虽然,近些年在鄱阳湖、洞庭湖和长江水域成立了江豚巡护队协助渔政部门保护江豚,不少志愿者也自发参与其中,但依旧是杯水车薪。

2010年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曾参与“六大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通过采取科学的措施与方法,可以降低或减缓这些不利影响”。曹文宣在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及此事,建议在建闸的同时要尽快实行全面禁渔,坚决取缔电捕、迷魂阵等非法捕鱼作业。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又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并首次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宏伟”到“重要”,一词之差却将“生态”二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况且,从2020年到2035年的具体目标让这一高度不再遥不可及。十九大报告指出,将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以助推生态文明进步,还将“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等。在接下来各单位对十九大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句都将变成具体的工作渗透到每个环节。

生态建设不再只是一纸空文或一句口号,生态环境的“复兴”将成为文明的另一大支撑体系,生态兴则文明兴。那些徘徊在灭绝边缘的生物种群,必将随着美丽中国的梦想实现兴旺起来。

《中国科学报》 (2017-11-03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