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春燕 蔡珊珊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6/3/31 9:36:01
选择字号:
中山大学建成世界最大“蚊子工厂”

即将被释放到野外的雄蚊。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奚志勇在“蚊子工厂”里。 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日前,中山大学教授奚志勇代表他率领的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虫媒控制研究团队,在巴西参加20国寨卡疫情防控专家会议。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他展示了团队先进的蚊媒绝育技术,同时也介绍了他们在中大和广东建立的世界最大“蚊子实验室”和“蚊子工厂”情况,他们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

早在一年前,奚志勇团队就在广州南沙沙仔岛陆续释放“绝育”蚊子,开展沃尔巴克技术控制蚊媒的第一次田间试验。去年3月14日,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虫媒控制研究团队,在沙仔岛投入了约650万只雄蚊,最终,在持续释放区达到了几乎百分之百清除蚊子幼虫的效果。在释放的最后一整个月里,最终只监测到一个孵化的幼虫,而成虫的控制效果也达到97%。

今年3月14日,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促进南亚与东南亚国家在结合昆虫不育技术与传统控制方法监控登革热病毒媒介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基础设施共享”国家顾问会议上,奚志勇透露,团队即将在番禺大刀沙岛进行第二次田间试验。预计两三年内有望推广沃尔巴克技术,以更好地防控登革热、寨卡等蚊媒病。伊蚊是虫媒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及寨卡等均由伊蚊属蚊虫传播。伊蚊分布范围遍及全球,防控难度大,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奚志勇团队首创的控制蚊虫媒介技术经过初期试验显示,沃尔巴克氏菌可抑制蚊子体内的寨卡病毒。奚志勇介绍说,利用显微胚胎注射技术,在果蝇、伊蚊和库蚊体内提取沃尔巴克氏体,并成功将其导入到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体内,使其与蚊虫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实验室雄蚊与自然界非携带沃尔巴克氏体雌蚊交配所产的卵不能发育。“像寨卡和登革热的虫媒病要维持传播,都需要一个最低的蚊媒数量临界线。”通过大量释放实验室雄蚊,可以使蚊子种群数量降低到足以引起疾病流行的临界线以下。

目前,中山大学奚志勇教授团队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该工厂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有4个车间,按照现有技术,每个车间每周能够生产500万只雄蚊。

奚志勇表示,“沃尔巴克氏菌控制蚊媒技术”提取的沃尔巴克氏体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的菌体,其压制目标明确,相对于传统的杀虫剂除虫策略,该技术环境友好,对其他昆虫以及环境不造成任何影响。同时,该项技术是控制蚊子数量,减少蚊子与人类接触,从而达到控制病毒传播的目的,并非灭绝蚊子。当蚊子数量被大规模压制下去之后,此后防控就可以少量释放实验室雄蚊,用以维持较低蚊子数量。团队预计今年内在番禺大刀沙岛完成首轮实验,两三年内有望进行沃尔巴克技术的小规模应用,以更好地控制登革热、寨卡等由伊蚊属蚊虫传播的疾病,让“蚊子工厂”正式产生效益造福人类。

2009年,科学界发现天然沃尔巴克氏体本身就能形成抗登革病毒作用这一重要成果后,奚志勇团队拿到国家批复,通过生物安全检测,沃尔巴克氏体技术加速正式应用。2011年前后,团队通过对上千只蚊子胚胎的注射,筛选出一只与沃尔巴克氏体达成稳定共生的胚胎,最后长成一只雌蚊。这是最开始的“种子”,“现在用来释放的蚊子,就来自这只雌蚊。”随着胚胎注射技术日臻成熟,如今注射一般不超过500只,便可成功筛选出一个虫株。

奚志勇介绍:“我们释放的雄蚊不叮人,所以老百姓也支持。”奚志勇团队已同登革热高发的墨西哥和巴基斯坦合作,进行种群压制和种群替换。同时,与印度的疟疾控制试验也在筹划。这些合作意味着,团队准备将中国项目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其他国家,“也表明该技术在国际范围内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蔡珊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