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长安 王继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8-26 8:45:46
选择字号:
创新驱动 助推升级 支撑发展 引领绿色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科技新城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王继军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开园项目签约

数据产业标志性建筑——数谷大厦

秦皇岛科技城雕塑

戴河生态园景观带

2014年是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以下简称秦皇岛开发区)30周年,也是完成“十二五”目标的决战之年。盛夏时节,《中国科学报》记者在该区采访,处处感受到这颗渤海之滨的明珠蓬勃发展之势。

该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介绍,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努力承接京津高新技术、战略产业和高端人才转移,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数据产业、生物工程和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科技新城。

据悉,自“九五”时期以来,该区就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之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城市、园区目标指引下,开发区科技工作上位发力,紧扣时代脉搏,迈上发展大道,开创崭新局面。科技创新与进步日新月异,科技产业大发展异军突起。

从1.9平方公里到128平方公里

不仅仅是面积的变化

1984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在秦皇岛市区大、小汤河之间,规划l.9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一片瓦砾、满目荒滩之间,第一批“开发区人”秉承着“要把开发区建成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高科技的示范区,在对外开放事业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历史使命,唤醒了这片沉寂、荒芜已久的土地。

到目前,全区规划控制面积已经达到128平方公里,分东区、西区两区。东区位于万里长城的起点山海关老龙头东侧,西区紧邻著名避暑胜地北戴河。

“开发区从规划面积l.9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8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这不仅仅是面积的变化。”胡英杰表示,经过20多年的开拓,秦皇岛开发区凭借它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成为拉动秦皇岛市经济提升的龙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截至2013年底,秦皇岛开发区全区实际到位外资26.74亿美元;引进内资745.32亿元。目前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美国铝业、德国德玛格、威乐以及中信、中粮、中油、中远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企业在区内投资兴业。开发区产业聚集效应凸现,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增长势头日益强劲,形成了粮油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压延和高新技术等特色产业。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3.91亿元,占全市的21.7%;财政收入40.41亿元,占20.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24.23亿元,占44.6%;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到位内资110.55亿元。

数据产业呈现集聚发展

近日,在秦皇岛开发区内的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处理广西、甘肃的高分卫星数据。

成立于2012年的秦皇岛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高科技公司和产学研转化平台,它是秦皇岛开发区数据产业发展的代表。

自2008年开始,秦皇岛开发区就确立了打造节能环保、数据产业、生物工程和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2009年,该区编制了《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秦皇岛开发区提出发展数据产业和‘中国数谷’的口号,符合我国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专家倪光南评价道。

2013年,中科院在秦皇岛开发区建立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基地依托中科院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结合秦皇岛数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的技术需求,围绕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数据服务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目前,秦皇岛开发区数据产业基地已拥有一大批大规模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入驻,并且已建立了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IBM数据产业研究院等数据产业园区和科研支撑平台。

据秦皇岛开发区管委副主任扈秋宁介绍,数据产业已基本实现“打基础、造环境、上项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开始进入“成规模、出品牌、见效益”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产业集聚效应,一批数据内容业、服务业和软硬件制造业项目成批入园落户。

“特别是中科院遥感所、地理所、自动化所的大数据项目落地,使这一产业的基础更加扎实。”扈秋宁介绍,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已获得河北省高新技术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省物联网产业基地、省数据产业国际创新园、中国数据产业最佳基地等荣誉称号。数据产业被河北省科技工作会议认定为秦皇岛市科技工作的“引爆点”。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

打造科技新城

“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格局中,秦皇岛开发区科技工作又迎来新的机遇,”胡英杰在介绍开发区工作思路时表示:“抢抓新的机遇,担当承接使命,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协同发展,聚集创新要素,打造科技新城。”

为完善园区科技创新体系,秦皇岛开发区2011年建立了由IBM提供技术支持的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2011年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了“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2012年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共建了“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2013年与西安交大合作建立了“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秦皇岛示范中心”,同年被科技部火炬中心、河北省科技厅和秦皇岛市政府联合命名挂牌为“秦皇岛3D打印设计与制造中心”。2012年在中国科协第十四届年会上,秦皇岛开发区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据胡英杰介绍,目前,秦皇岛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园区政府引导扶持,区内企业主导推进,科研机构技术支撑,院士专家指引创新,先进成果批量转化”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秦皇岛开发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也日臻完善。

2013年,秦皇岛开发区对接京津高校,集群式引进建立了清华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天津大学秦皇岛环保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和国家能源生物炼制研发中心,以及北京信息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搭建的平台,实现了高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今年7月,清华、天大、北京化工这三家高校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揭牌启动。

今年5月11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在开发区开园,为京津产业转移搭建了承接平台。

今年上半年,秦皇岛瀚海国际创新创业园揭牌,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的“国家人力资源云平台”和“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测评中心”两个服务平台也落户秦皇岛开发区。

据悉,秦皇岛开发区现已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软件产业基地和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等一系列产业孵化平台,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园区还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23家,占全市的62%。

“打造科技新城,必须培育引进科技创新人才。”胡英杰表示。

近年来,秦皇岛开发区先后在3D打印、遥感技术、测量技术、生物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领域聘任了10名市政府特邀咨询专家,进一步壮大了与秦皇岛开发区合作的院士专家团队,使之扩大到20名院士、上百名科技专家。特别是通过与高校、中科院、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合作与对接,在引入科研机构和成果转化项目的同时,引进了一大批中高级技术人才,有一批硕士、博士生直接进行项目研发与转化。

截至2013年,秦皇岛开发区全区人才总量达到43767人,人才密度为28.58%。全区已建成7个院士工作站和4个科技专家工作站,院士专家参与指导企业技术创新,有效增强了秦皇岛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

“秦皇岛开发区将立足本地科技产业发展实际,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以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助推升级、支撑发展、引领绿色’的开发区科技工作方针。全力打造聚集‘创新主体、人才、科技金融、技术、科技服务平台、创新氛围、政策’七大创新要素,涵盖1城、2区、3园、4院、5基地、6中心,核心区20平方公里,辐射全市乃至更大区域的绿色、科技、人文,及创新创业生态一体化的科技新城。”胡英杰说。

《中国科学报》 (2014-08-26 第7版 制造)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