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邦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4-7-29 12:52:30
选择字号:
时评:大学老师是否称职,什么说了算

 

大学之大,在于兼容并包。如果都按照一条标准,搞一刀切,我们的大学不仅孕育不出大师,更培养不出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时值7月,清华大学新一批教师续任/解聘工作已经完成,其中,方艳华老师的转岗和闫浩老师的离开引发学生热议。方、闫二人的授课水平,获得许多学生的认可,但按清华规定,规定时间内学术成果不足以提高职称,应自行走人,即“非升即走”。(7月28日《中国青年报》)此前,其他国内高校也出现过老师讲课的口碑很好,但学术上缺乏建树,最终被迫走人的例子。

人的能力可能无穷大,但精力毕竟有限:教书好的人,不断丰实教案讲义,字斟句酌,投入在科研上的精力自然会少些;学问精的人,遍览同行观点,严于考据,花费在课堂教学上的精力也必然不多。评价一个大学老师是否“合格”究竟是以学生为本,还是以学术为本,这个看似不争的话题,在实践中却常常让大学的管理者颇费周章。

教师聘任制的本意,是要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不养懒汉”。但在“谁来评”、“怎么评”、“评完怎么办”三个问题上,高校管理者几乎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科研指挥棒”,以科研论文发表数量论英雄,更有人扬言,这是借鉴西方大学教师聘任制办法,实行“末位淘汰”、“非升即走”。

笔者曾经咨询一位外国同行,知不知道SCI?那位同行摇头笑说,“可能是 Stupid Chinese Idea的缩写吧?”

很多大学管理者坦承,科研论文数量确实不能作为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但又能拿什么来考核教师呢?学生评价靠谱吗?一个“老好人”老师上课讲段子,考试大放水,学生当然评价很高。

这种说法固然有些藐视“以学生为本”的大学之道,但细想想,如果真的只拿教学工作量一把尺子来衡量教师优劣,也未免泼洗澡水把孩子也泼掉,走向另一个极端。毕竟,大学的功能既有教学,又有科研,还有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

改革,真的那么难,只能非此即彼吗?

颇为令人玩味的是,“非升即走”的故乡,美国高校在普遍实行任期聘任制的同时,又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终身教职制,为部分功勋卓著、能力突出,得到业界同行或学生广泛认可的优秀教师建立永久的保障。全员聘任和少数终身,这对看似矛盾的管理理念,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被顽固地坚持下来,既体现了市场淘汰的法则,又彰显了大学的独特精神。在日本,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包括发表文献、口头发表(各类学术活动讲座等)、科研经费、其他(参与社会活动,专利获得、学会获奖情况等),在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之间搭起博弈的桥梁。

我们并不是言必称西方,回头看看近百年前的民国:仅有高中学历的梁漱溟没有考取大学,蔡元培却让他担任了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钱锺书报考清华大学,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被破格录取……

大学之大,在于兼容并包。

如果都按照一条标准,搞一刀切,我们的大学不仅孕育不出大师,更培养不出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钱学森之问”还会高高悬挂在中国教育改革前进的道路上。

□安邦(教育从业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