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宇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12/1 13:40:30
选择字号:
部分设施待字闺中 科研设备共享亟待全盘统筹

 

部分设施“待字闺中” 科技企业望眼欲穿

科研设备共享亟待全盘统筹

近日,《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社会持续关注。《意见》已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择日发布实施。记者了解到,国内科技类企业对于大型科研仪器“求贤若渴”,与此同时,科研院所的部分科研设备却被闲置。人们期待《意见》能够有效搭建供需方的桥梁。

“当然是跟科研院所合作划算。我们需要的很多设备,是用于研发而不是生产的,买来也用不了几次。”北京格源天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源天润)生产技术负责人王桂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格源天润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各类生物蛋白酶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王桂东表示,公司研发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系列科研设备,包括蛋白质纯化设备、层析设备等。与此同时,各种设备都有一定的专用性,因此不同的研发项目需配套相应的设备。这些设备在没有研发任务时被冷落一旁,若是转卖出去,售价也将远低于设备本身价值。

王桂东对科研设备共享一事满怀期望。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进口的自动化发酵罐为例,企业若自己购买需花费100多万元人民币,项目周期大概在两年左右。一旦项目结束,发酵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形同摆设。“如果科研单位买了这种发酵罐,我们跟他们合作使用,企业不用花巨资购买,而这个设备也能持续用上20多年。”王桂东说。

而共享的意义不仅仅关乎设备,还关乎人员。中科院微生物所大型仪器中心主任刘一苇告诉记者,对于不是全自动化的科研设备,往往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才进行操作,而科研院所正是这些人才的基地。如果企业自行培养人才,则培训费、工资等,对中小科技型企业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据记者了解,全国仅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单位就有5万多家,对科研设备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近9万台(套),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总量54918台(套),原值总计780.2亿元。在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时代背景下,科研设备对社会开放共享,将具有广泛的前景。

其实,科技企业早已主动找上门,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格源天润曾经与清华大学合作,共享离心、液相色谱设备等。另据刘一苇透露,科技型企业对设备的渴求度很高。以中科院微生物所为例,其许多设备必须让企业排队使用。“特别是我们的电镜设备,总是排得比较满。”刘一苇说,但他同时也表示,另有一部分设备长期无人问津,这种现象在许多院所也存在。

一方面是科技类企业对科研设备翘首以盼,另一方面是设备使用率高低不均。在采访中,王桂东和刘一苇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一致的看法,即全盘统筹。

刘一苇告诉记者,国内曾有科研院所花费2000多万购买的设备,没使用几次就被闲置一旁。“如果没有全盘统筹管理,设备的采购、维护和分配使用各自为政,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他说。

“因为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就会造成某些设备一段时间里大家抢着用,另有些时候又很闲。”王桂东告诉记者,如果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平台,就能稀释由项目不确定性带来的使用率波动,让设备和项目高效对接。“当然,建立一个足够大的平台,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并且要保证资源的公开透明。”

为此,《意见》明确指出,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家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开放信息共享。有专家指出,《意见》的贯彻落实,既可满足科技型企业对科研设备的广泛需求,又可以盘活闲置设备资源,将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9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