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臧峰宇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2-3-21 10:40:24
选择字号:
光明日报:学术评价不妨尝试“代表作”制度
 
学术著作出版的现状如何?比较中肯的评价是“数量繁荣,质量平庸”。据《光明日报》3月19日报道,近年来,在各项科研基金与出版基金的支持下,学术著作出版呈现繁荣景观。然而繁荣的背后却是见解泛泛,读者寥寥。很多学术作品创新乏力,选题与论述拾人牙慧,出现了“不差钱”却“差了学术”的现象。
 
讨论学术著作的出版乱象,就不得不讨论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和学术激励机制,后者其实是前者的延伸性话题。我们当前通用的是量化的评价机制,以成果数量衡量学者的水平,配套激励措施。这种方法确实在统计论文数量和刊物影响因子方面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也便于操作;但学术作品终究是以质取胜,如果为了迎合这种评价标准,采用粗放型知识生产方式,学术研究就会沦为流水线作业,只能造成虚假繁荣。
 
其实,科学评价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不妨尝试“代表作”制度——以最有代表性的一两件作品,作为学者成果评定和职称晋升的依据。这个制度在国外流行多年,得到广泛好评。其原因非常简单,只有学术精品力作,才能反映学者的真实水平。创作精品需要积淀,很多学术大师的精品力作都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
 
古今中外的学术经典,几乎都是精心打磨的思想力作,尽管每项研究都只能推动人类的认知向前迈进一小步,却足以成为珍贵的历史阶梯。当然,历史和现实中都有文思泉涌的高产学者,著有很多传世之作,但我们记住这些高产作者的作品并不是因为数量,而是出于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赞赏。总的说来,无论“十年磨一剑”式的学者,还是高产的学者,都不会被这种评价制度埋没。
 
作为对学术评价体系的探索,国内已有高校在学术评定中引入了“代表作”制度。具体做法是,在职称评定或工作考核中,学者自己提交代表作品,由专门的委员会予以评价打分。这种评价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排他,可以和传统的量化标准结合使用,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科研机构的特点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反映学者的客观水平。
 
科研评价要兼顾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是一种复杂的评价机制。而建构符合科研规律的评价机制,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在已经有先行者作出探索的情况下,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妨引入“代表作”制度,从源头上遏制学术浮躁之风,为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提供适宜的环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