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同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12-19 10:25:41
选择字号:
人民日报:院士不宜以权威自居
 
■院士是最高学术称号,不等于最高水平,院士要“不以权威自居”
 
■评上院士,是对一名科技人员所获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意味着新的责任和使命
 
12月8日、9日两天,两年一次的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相继公布,54名工程院院士和51名科学院院士当选。新院士的产生,是中国科学技术界的大事——院士队伍添加了生力军,国家最高科技智囊团又增加了新的智慧力量。
 
在新院士名单揭晓之时,不约而同的,中科院院士学部和工程院院士学部提出要求:院士是最高学术称号,不等于最高水平,院士要“不以权威自居”。
 
院士在公众心目中地位崇高,人们对院士充满期盼和敬仰。因此,这种“不以权威自居”要求的提出,似乎在削弱院士的“高度”。但实际上,这个要求的提出正是为了维护院士队伍的纯洁性,保护院士的“权威度”。要求的背后,是长久以来社会为何高度关注院士选举的原因,和公众对于种种“院士怪现状”的不满和吁求。
 
从中国工程院致新院士的信中,我们大概可对这样一些不正风气有所了解:不宜过多的社会兼职,不能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特别是负有行政责任的实职更应谨慎,婉拒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不参与媒体对本人成果的“炒作”,维护院士称号的崇高和尊严。院士不是“万事通”,应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等活动,要拒绝为商业性广告造势,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
 
近些年来,由于院士的权威地位,学术资源甚至行政资源往往向院士和所在团队集聚。少数一些院士当选后忘却了“院士称号既是荣誉又是责任”;而一些院士所在单位也利用院士的优势地位,安排他们参加本学科领域以外的各类评审、鉴定、咨询和评奖等活动,甚至一些应酬性活动;一些单位不适当地炒作院士成就,利用院士招牌获得更多科研、教育资源;社会上还有一些别有用心者,冒用院士名义做广告,招摇撞骗,损害了院士声誉;在多次院士选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材料不实、助选拉票的现象。
 
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的“最高学术称号”和“终身荣誉”,能当选院士的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少之又少。但正因为如此,院士对科技队伍特别是年轻科技人员言传身教的效应更加明显,因而需要对院士提出更高的要求,院士自身对“权威”的认识也应更加深刻。写入《院士章程》的院士的义务与权利,实际上已经十分明确了这一点。
 
换而言之,评上院士,是对一名科技人员所获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意味着新的责任和使命。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创新之路永无止境,评上院士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最高学术称号并不能与最高学术水平直接画等号,科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科学不迷信权威也不能盲从权威。
 
正如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对新院士们所说: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深刻认识到院士是科技界的一员,千万不要自我陶醉,更不能以权威自居。
 
相关专题:2011年院士增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