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
(共287人,分学部按姓名笔画为序) |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关于公布200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的公告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工作已于2007年4月30日结束。经过院士与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确认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287人,现予公布。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将于近期在有效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示本单位有效候选人和相同专业的外单位的其他有效候选人的有关情况。5年之内调动工作单位的,将同时在调出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为一个月(从公示之日算起)。
如对候选人公示材料内容的真实性有不同意见,请于2007年9月15日之前,将书面意见以真实身份署名寄至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邮编:100864)。不受理电话、电子邮件和匿名投诉。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
2007年5月28日
数学物理学部(共50人)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专业
|
工作单位
|
1
|
王仁宏
|
70
|
计算数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2
|
王恩哥
|
50
|
凝聚态物理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3
|
邓学蓥
|
66
|
空气动力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
|
卢炬甫
|
59
|
天体物理
|
厦门大学
|
5
|
叶沿林
|
51
|
核物理
|
北京大学
|
6
|
白志东
|
63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东北师范大学
|
7
|
龙以明
|
58
|
数学
|
南开大学
|
8
|
乔国俊
|
70
|
天体物理
|
北京大学
|
9
|
孙 鑫
|
68
|
凝聚态物理
|
复旦大学
|
10
|
朱永元
|
57
|
凝聚态物理
|
南京大学
|
11
|
朱诗尧
|
61
|
物理、光学
|
香港浸会大学
|
12
|
邢定钰
|
62
|
凝聚态物理
|
南京大学
|
13
|
佘振苏
|
44
|
流体力学
|
北京大学
|
14
|
吴岳良
|
45
|
理论物理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15
|
张伟平
|
43
|
基础数学
|
南开大学
|
16
|
张继平
|
48
|
代数学
|
北京大学
|
17
|
张肇西
|
66
|
理论物理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18
|
李开泰
|
69
|
应用数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19
|
李安民
|
60
|
数学
|
四川大学
|
20
|
杜东生
|
67
|
理论物理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21
|
汪景琇
|
63
|
天体物理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22
|
陆坤权
|
67
|
凝聚态物理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23
|
陈永川
|
43
|
数学
|
南开大学
|
24
|
陈永寿
|
68
|
理论物理、核物理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25
|
陈应天
|
63
|
物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6
|
陈志明
|
41
|
计算数学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27
|
陈恕行
|
66
|
数学
|
复旦大学
|
28
|
周向宇
|
42
|
数学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29
|
罗 俊
|
50
|
引力物理
|
华中科技大学
|
30
|
范更华
|
50
|
数学
|
福州大学
|
31
|
郑泉水
|
46
|
力学
|
清华大学
|
32
|
郑晓静(女)
|
49
|
力学
|
兰州大学
|
33
|
侯伯宇
|
76
|
理论物理
|
西北大学
|
34
|
侯振挺
|
71
|
概率论、运筹学
|
中南大学
|
35
|
俞昌旋
|
65
|
等离子体物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6
|
柳卫平
|
44
|
核物理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37
|
胡 岗
|
62
|
理论物理
|
北京师范大学
|
38
|
赵 刚
|
46
|
天体物理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39
|
赵志祥
|
56
|
核物理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40
|
赵林城
|
64
|
数理统计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41
|
闻海虎
|
42
|
低温物理、超导物理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42
|
席南华
|
44
|
数学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43
|
莫毅明
|
51
|
数学
|
香港大学
|
44
|
袁亚湘
|
47
|
运筹学、计算数学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45
|
顾本源
|
67
|
物理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46
|
梁九卿
|
67
|
理论物理
|
山西大学
|
47
|
黄 涛
|
67
|
理论物理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48
|
景益鹏
|
43
|
天体物理
|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
49
|
潘建伟
|
37
|
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50
|
魏悦广
|
47
|
固体力学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化学部(共41人)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专业
|
工作单位
|
1
|
万立骏
|
49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2
|
马大为
|
43
|
有机化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3
|
方维海
|
51
|
物理化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4
|
毛在砂
|
63
|
化学工程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5
|
王殿勋
|
65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6
|
包信和
|
47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7
|
田 禾
|
44
|
精细化学工程
|
华东理工大学
|
8
|
刘云圻
|
58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9
|
刘忠范
|
44
|
物理化学
|
北京大学
|
10
|
刘 育
|
53
|
有机化学
|
南开大学
|
11
|
孙世刚
|
52
|
物理化学
|
厦门大学
|
12
|
江桂斌
|
49
|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3
|
江 雷
|
42
|
无机化学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14
|
严以京
|
52
|
物理化学
|
香港科技大学
|
15
|
何天白
|
55
|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16
|
吴毓林
|
69
|
有机化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17
|
宋礼成
|
69
|
有机化学
|
南开大学
|
18
|
张 希
|
41
|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
|
清华大学
|
19
|
张俐娜(女)
|
66
|
天然高分子材料科学
|
武汉大学
|
20
|
张 涛
|
43
|
化工(工业催化)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1
|
李亚栋
|
42
|
无机化学
|
清华大学
|
22
|
杨丹(女)
|
41
|
有机化学
|
香港大学
|
23
|
杨芃原
|
58
|
分析化学
|
复旦大学
|
24
|
杨学明
|
44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5
|
辛 勤
|
68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6
|
陈小明
|
45
|
无机化学
|
中山大学
|
27
|
林炳承
|
62
|
分析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8
|
侯雪龙
|
52
|
有机化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29
|
段 雪
|
50
|
化工(应用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30
|
赵东元
|
44
|
物理化学
|
复旦大学
|
31
|
赵进才
|
46
|
环境化学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32
|
唐本忠
|
50
|
高分子化学
|
香港科技大学
|
33
|
席振峰
|
44
|
有机化学
|
北京大学
|
34
|
柴之芳
|
64
|
放射化学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35
|
高 松
|
43
|
无机化学
|
北京大学
|
36
|
高 濂
|
61
|
无机材料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37
|
景遐斌
|
65
|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38
|
董绍俊(女)
|
76
|
分析化学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39
|
裘式纶
|
59
|
无机化学
|
吉林大学
|
40
|
廖代正
|
67
|
无机化学
|
南开大学
|
41
|
潘才元
|
67
|
高分子合成化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共58人)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专业
|
工作单位
|
1
|
王晓良
|
52
|
药学(药理学)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2
|
王海燕(女)
|
69
|
临床医学、内科学、肾脏内科
|
北京大学
|
3
|
冯佑民
|
70
|
生物化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4
|
刘望夷
|
72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5
|
严律南
|
62
|
肝脏外科、肝脏移植
|
四川大学
|
6
|
何大澄
|
63
|
细胞生物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7
|
吴清玉
|
55
|
心脏外科学
|
清华大学
|
8
|
宋微波
|
48
|
动物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9
|
张大鹏
|
50
|
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10
|
张传茂
|
49
|
细胞生物学
|
北京大学
|
11
|
张 旭
|
45
|
神经科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12
|
张学军
|
51
|
皮肤性病学
|
安徽医科大学
|
13
|
张明杰
|
40
|
结构生物学
|
香港科技大学
|
14
|
张福锁
|
46
|
植物营养
|
中国农业大学
|
15
|
李承森
|
59
|
植物演化生物学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16
|
李 林
|
46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17
|
杨焕明
|
54
|
基因组学
|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18
|
汪 海
|
43
|
药理学
|
军事医学科学院
|
19
|
沈珝琲(女)
|
72
|
基因分子生物学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
20
|
肖传国
|
51
|
外科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21
|
陈孝平
|
54
|
肝胆外科、器官移植
|
华中科技大学
|
22
|
陈家骅
|
68
|
茧蜂系统研究、害虫生物防治
|
福建农林大学
|
23
|
陈润生
|
66
|
生物信息学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24
|
周 专
|
50
|
生物物理
|
北京大学
|
25
|
孟安明
|
43
|
发育生物学
|
清华大学
|
26
|
尚永丰
|
43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北京大学
|
27
|
屈良鹄
|
53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中山大学
|
28
|
林顺潮
|
47
|
临床医学(眼科学)
|
香港中文大学
|
29
|
林鸿宣
|
46
|
植物遗传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30
|
武维华
|
50
|
植物生理
|
中国农业大学
|
31
|
郑树(女)
|
75
|
临床医学(外科学)
|
浙江大学
|
32
|
金 力
|
44
|
群体遗传学
|
复旦大学
|
33
|
侯凡凡(女)
|
56
|
内科学(肾脏病学)
|
南方医科大学
|
34
|
段树民
|
49
|
神经生物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35
|
赵进东
|
50
|
植物生理学、藻类学
|
北京大学
|
36
|
赵保路
|
63
|
自由基生物学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37
|
赵继宗
|
61
|
神经外科学
|
首都医科大学
|
38
|
郝小江
|
55
|
天然药物化学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39
|
徐汝梅
|
69
|
昆虫生态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40
|
柴家科
|
55
|
烧伤外科学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
41
|
桂建芳
|
51
|
遗传学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42
|
贾金铭
|
63
|
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43
|
钱 前
|
45
|
作物遗传育种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44
|
顾 江
|
58
|
病理学
|
北京大学
|
45
|
康 乐
|
48
|
昆虫学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46
|
梁秉中
|
66
|
骨外科、骨质疏松研究、中西医结合
|
香港中文大学
|
47
|
黄洁夫
|
61
|
临床医学(外科学)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48
|
彭淑牖
|
74
|
临床医学(外科学)
|
浙江大学
|
49
|
舒红兵
|
40
|
细胞生物学
|
武汉大学
|
50
|
葛均波
|
44
|
心血管内科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51
|
蒋华良
|
42
|
药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52
|
蒋建东
|
48
|
药理学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53
|
谢华安
|
65
|
植物遗传育种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54
|
韩泽广
|
43
|
医学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
|
国家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
|
55
|
韩 斌
|
44
|
植物分子遗传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56
|
慈龙骏(女)
|
72
|
林业(荒漠化防治)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57
|
詹启敏
|
48
|
肿瘤分子生物学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
58
|
薛勇彪
|
44
|
植物分子生物学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地学部(共56人)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专业
|
工作单位
|
1
|
万天丰
|
69
|
构造地质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2
|
马永生
|
45
|
沉积学、石油地质学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
3
|
王二七
|
57
|
构造地质学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4
|
王会军
|
43
|
大气科学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5
|
王成善
|
55
|
沉积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6
|
王学求
|
44
|
地球化学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
7
|
王谦身
|
73
|
地球物理、重力学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8
|
王椿镛
|
61
|
固体地球物理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9
|
石广玉
|
64
|
大气物理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10
|
刘丛强
|
51
|
地表地球化学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11
|
刘纪远
|
60
|
地理学、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12
|
刘秦玉(女)
|
61
|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
中国海洋大学
|
13
|
孙 革
|
63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吉林大学
|
14
|
朱 敏
|
41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15
|
宋岩(女)
|
49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16
|
张人禾
|
44
|
气象学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17
|
张小曳
|
44
|
大气化学、大气成分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18
|
张 经
|
49
|
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19
|
张培震
|
51
|
构造地质(新生代构造)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20
|
张德二(女)
|
64
|
大气科学、气候学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
21
|
李长江
|
55
|
矿床地质、灾害地质
|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
22
|
杨元喜
|
50
|
大地测量
|
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
|
23
|
杨经绥
|
57
|
岩石大地构造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24
|
杨树锋
|
60
|
构造地质学
|
浙江大学
|
25
|
沙金庚
|
58
|
古生物学、地层学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26
|
陈均远
|
67
|
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27
|
陈晓非
|
49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北京大学
|
28
|
周卫健(女)
|
54
|
放射性碳年代学与全球变化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29
|
罗哲贤
|
63
|
大气科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0
|
郑天愉(女)
|
64
|
地球物理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31
|
郑永飞
|
47
|
地球化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2
|
金之钧
|
49
|
石油地质学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33
|
侯先光
|
58
|
古生物学
|
云南大学
|
34
|
姚檀栋
|
52
|
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35
|
赵思雄
|
67
|
大气科学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36
|
夏训诚
|
73
|
干旱区自然地理、沙漠科学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37
|
夏 军
|
52
|
水文学及水资源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38
|
徐永昌
|
75
|
地球化学
|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
39
|
徐荣栏
|
73
|
空间物理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40
|
莫宣学
|
68
|
岩石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41
|
郭正堂
|
43
|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42
|
陶 澍
|
56
|
环境地理
|
北京大学
|
43
|
高 山
|
45
|
地球化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44
|
高守亭
|
62
|
天气动力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45
|
高 锐
|
57
|
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46
|
梁 怡
|
59
|
地理
|
香港中文大学
|
47
|
傅伯杰
|
49
|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48
|
彭平安
|
46
|
有机地球化学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49
|
焦念志
|
44
|
生物海洋学
|
厦门大学
|
50
|
蒋少涌
|
42
|
矿床地球化学
|
南京大学
|
51
|
翟明国
|
59
|
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52
|
臧绍先
|
68
|
固体地球物理
|
北京大学
|
53
|
穆 穆
|
52
|
大气动力学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54
|
薛凤旋
|
60
|
地理
|
香港大学
|
55
|
濮祖荫
|
70
|
空间物理学
|
北京大学
|
56
|
魏文博
|
61
|
地球物理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信息技术科学部(共37人)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专业
|
工作单位
|
1
|
王小云(女)
|
40
|
信息安全
|
山东大学、清华大学
|
2
|
王飞跃
|
45
|
智能控制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3
|
王永仲
|
62
|
光学工程
|
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
4
|
王建新
|
55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
|
5
|
刘大有
|
64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吉林大学
|
6
|
刘立人
|
64
|
光学和光学工程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7
|
刘良栋
|
63
|
一般力学、航天控制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
8
|
刘国治
|
46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9
|
孙辉先
|
60
|
空间综合电子技术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10
|
朱嘉麟
|
66
|
半导体
|
清华大学
|
11
|
许宁生
|
49
|
真空微纳光电子学
|
中山大学
|
12
|
许京军
|
41
|
非线性光子学与技术
|
南开大学
|
13
|
吴一戎
|
43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14
|
应明生
|
43
|
计算机科学理论
|
清华大学
|
15
|
张树霖
|
71
|
应用光谱学
|
北京大学
|
16
|
张铃
|
70
|
计算机应用
|
安徽大学
|
17
|
怀进鹏
|
44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8
|
李国华
|
70
|
偏光物理学与激光偏光器件
|
曲阜师范大学
|
19
|
李爱珍(女)
|
71
|
半导体材料和器件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20
|
李景镇
|
66
|
光学工程
|
深圳大学
|
21
|
杨学军
|
44
|
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22
|
杨德仁
|
43
|
半导体材料
|
浙江大学
|
23
|
陈坤基
|
66
|
半导体材料与固体电子学
|
南京大学
|
24
|
郑建华
|
50
|
信息通讯
|
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
25
|
金亚秋
|
60
|
电磁散射与遥感信息
|
复旦大学
|
26
|
洪先龙
|
66
|
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
清华大学
|
27
|
祝明发
|
62
|
计算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8
|
徐秋霞(女)
|
64
|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制造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29
|
徐 雷
|
48
|
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
|
香港中文大学
|
30
|
郭海成
|
56
|
光电技术
|
香港科技大学
|
31
|
梁甸农
|
71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32
|
黄 维
|
44
|
光电信息材料与显示
|
南京邮电大学
|
33
|
龚旗煌
|
42
|
非线性光学、超快光子学
|
北京大学
|
34
|
谢天怀
|
49
|
飞行器控制与导航
|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
35
|
楼祺洪
|
64
|
光学、激光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36
|
谭铁牛
|
43
|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37
|
魏钟铨
|
69
|
信息获取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
技术科学部(共45人)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专业
|
工作单位
|
1
|
于起峰
|
49
|
实验力学、精密光测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2
|
马兴瑞
|
47
|
飞行器设计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
3
|
王汉功
|
66
|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
4
|
王光谦
|
45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清华大学
|
5
|
王自强
|
68
|
固体力学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6
|
王克明
|
68
|
材料物理
|
山东大学
|
7
|
王道富
|
51
|
油田开发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
8
|
任露泉
|
63
|
仿生科学与工程
|
吉林大学
|
9
|
刘永才
|
64
|
飞行器设计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
|
10
|
刘竹生
|
67
|
火箭总体设计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
11
|
刘治国
|
63
|
信息功能材料
|
南京大学
|
12
|
华泽钊
|
68
|
生物医学热物理
|
上海理工大学
|
13
|
朱剑豪
|
50
|
等离子体与离子注入
|
香港城市大学
|
14
|
吴德海
|
73
|
材料加工
|
清华大学
|
15
|
张 文
|
66
|
高速旋转机械
|
复旦大学
|
16
|
张志东
|
44
|
材料物理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17
|
张曙光
|
50
|
铁道车辆
|
铁道部
|
18
|
李 杰
|
49
|
结构工程
|
同济大学
|
19
|
汪卫华
|
43
|
材料科学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20
|
沈力平
|
63
|
航天医学工程
|
总装备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
21
|
沈保根
|
54
|
磁性材料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22
|
苏文辉
|
71
|
无机材料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3
|
陈振华
|
61
|
粉末冶金、金属材料
|
湖南大学
|
24
|
陈塑寰
|
72
|
结构动力学
|
吉林大学
|
25
|
周仲荣
|
41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西南交通大学
|
26
|
郑 平
|
71
|
工程热物理
|
上海交通大学
|
27
|
俞大鹏
|
48
|
材料物理
|
北京大学
|
28
|
南策文
|
44
|
材料科学
|
清华大学
|
29
|
段 进
|
46
|
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东南大学
|
30
|
祝世宁
|
57
|
功能材料(微结构功能材料)
|
南京大学
|
31
|
胡海岩
|
50
|
一般力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2
|
赵阳升
|
51
|
采矿工程
|
太原理工大学
|
33
|
赵柏儒
|
64
|
固体物理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34
|
唐春安
|
49
|
采矿工程
|
大连理工大学
|
35
|
徐世烺
|
53
|
土木水利结构工程
|
大连理工大学
|
36
|
徐庭栋
|
63
|
材料科学
|
钢铁研究总院
|
37
|
隋允康
|
63
|
计算力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38
|
程时杰
|
61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华中科技大学
|
39
|
谢佑卿
|
69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中南大学
|
40
|
赖远明
|
44
|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41
|
雷增光
|
46
|
同位素分离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42
|
管晓宏
|
51
|
系统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
|
43
|
翟婉明
|
43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西南交通大学
|
44
|
谭 华
|
64
|
冲击动力学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45
|
魏炳波
|
4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西北工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