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星宇 胡媛媛 章子悦 赵艺凡 杨书 杨洋 金梦婷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7-27
选择字号:
140所“双一流”高校大盘点——
异地办学“嫌贫爱富”?

 

马星宇 胡媛媛 章子悦 赵艺凡 杨书 杨洋 金梦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渴求,越来越多城市加入“抢人”大战行列。然而,与出台优惠政策“引流”的一般做法不同,一些城市采取了吸引优质高校异地办学的方式,从源头上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地方政府频频对优质高校“三顾茅庐”“请其出山”,高校自身也对地方政府青睐有加、热衷“联姻”,这自然源于各方对双赢目标的美好期待。

对当下高校异地办学的情况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对这早已有之的现象深入审视。本文试图对140所“双一流”高校的异地办学进行全面考查,勾勒出优质名校是如何与地方政府谋求“双向奔赴”的。由于当下以研究院为名目的高校教学科研机构较多且人才培养的办学性质并不明显,本文主要以“校名+校区(分校)”为标准进行分析考查。

从鼓励到收紧:高校异地办学历史

事实上,地方政府与高校联动兴办校区的做法早已有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以及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中央出台了支持高校在异地特别是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兴办校区的政策。在此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陆续建立。这种被称之为“下蛋”的办法(国务院在 1983 年转批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中指出,可以采取“下蛋”办法,举办分校或夜大学。这种分校不只在高等学校集中的大城市办,还应帮助教育基础差的外地城市办,并以专科教育为主)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自身发展的一种“双向奔赴”。

此后,伴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求等,异地办学再次兴起,在经历了兴办大学分校、校区建设热潮之后,高校和地方政府又创建了以大学研究院、基地为主的科研、社会服务平台,而这些研究院、基地往往通过招收少量硕士生、博士生增加其人才培养的成色。比如,2002年就已建立的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在次年就开始博士生招生,并延续至今。

图1.异地校区的招生性质与建校基础分布情况

然而,教育部2019年初回复《关于加强全国高校布局顶层设计的提案》时表示——“由于异地校区在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经费保障、办学质量和水平、校园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育部历来不赞成高校举办异地校区,原则上不予审批”,似乎给当时热火朝天的异地办学潮“泼了一瓢冷水”。令人诧异的是,就在当年4月8日教育部却又正式发文批复同意北京师范大学建设珠海校区,当然这里的一个特殊情况是涉及独立学院转设。

图2.异地校区设立时间一览

图3.异地校区设立时间折线图

双向奔赴:高校异地办学现状

目前,14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共有47所高校办有65所异地校区(分校),从母体学校归属来看共有43所院校为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其余22所为省属高校。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中,教育部直属高校有32所,其他部委有11所。相较于省属高校,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办学实力更强、学校美誉度更高、学校影响力更大,自然成为地方政府更为青睐的选择对象。

从“双一流”高校来看,17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办有25所异地校区,30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办有40所异地校区。

从母体高校举办数量来看,举办超过2所的高校共有33所,其中部委高校22所,省属高校11所,而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拟搬迁至国际校区)和福州大学各建有3所异地校区,也可以看出中央部委高校对外输出的强大力量。

图4.不同母体归属高校各自拥有的异地校区数目

从异地办学地区来看,母体高校主要迁往的是地级市,其中地级市共分布了51所校区,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共4所,计划单列市、县级市各7所,国外校区3所,这不难看出优质高校资源向基层辐射的努力。

当然,有意思的是在全部异地校区中,位于地级市开封和雅安的河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分别布局了郑州、成都,表明了改变母体高校自身区位不足的尝试。事实上,不仅是“双一流”高校,各地区不在省会城市的普通高校也越来越多尝试在省会城市布局,以提升自身影响力,避免所在城市区位不足对高校引进人才和招生的不利影响。

比如,江西省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纷纷在省会南昌设立校区。而从城市高校数量看,深圳、苏州、珠海、威海、无锡各拥有3所异地校区,显示出经济发达城市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

图5.母体高校省会、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分布情况

各取所需:高校异地办学的内在逻辑

高校特别是实力雄厚的名校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校区,既可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布局,又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高校影响力与知名度,同时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力资源。从目前“双一流”高校异地校区分布来看,省内跨市的校区是跨省设立校区的2倍多,表明了高校选择异地办学地点的审慎态度。

图6.高校异地校区跨省跨市跨国分布情况

事实上,长距离设立异地校区往往并不能保障与本部同等的教学培养质量,反而会稀释母体学校的资源。而设立的跨省校区除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安徽天长校区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新疆克拉玛依校区外,其余全部分布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而河北省得益于地利的原因获得了6所省外“双一流”高校的集中布局,山东省则有4所异地校区。这个结果又印证了高校布局异地校区往往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度吻合,表明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双向需求。

图7.异地校区跨省流动趋势图

图8.高校异地校区地理位置分布词云图

备注:

1.本文仅考查实行本科教育的高校异地校区,不包括中外合作办学与研究院性质的办学机构。

2.异地校区设立时间:建设中采用签约时间,已落地采用独立招生时间。

3.是否独立招生根据是否有独立招生章程判断。

(本期内容由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喻理”数据新闻团队提供)

《中国科学报》 (2021-07-27 第8版 数据)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