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4-23
选择字号:
以科学之名 向疫病宣战
——中科院科研团队支援武汉抗疫纪实

 

■本报记者 丁佳

“他们离开北京时,还春寒料峭;他们凯旋而归时,已鸟语花香。”

4月20日,位于北京三里河的中国科学院机关大楼,一场特别的视频会议,让参会者无不动容。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发出了上述感慨。

视频这头,是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等中科院领导;视频那头,则是刚刚从武汉抗疫一线返回北京的科研攻关团队。在过去的几十天里,他们不顾个人安危,逆行出征,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科研工作者特有的贡献。

“实验室就是我们的阵地”

“自疫情暴发以来,我们所就一直在开展科研攻关。”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军说,“可我总感觉,武汉作为疫情中心,可能很多临床上亟须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还不清楚的,我们需要到现场去真正了解武汉的实际需求。”

因此,在听说中科院要与金银潭医院共建实验室的消息后,王军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武汉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除中科院在汉研究所外,从1月份起,中科院陆续组织多个研究所的几十名科研人员奔赴武汉,开展科研攻关工作,中科院机关也专门派出工作人员赴一线进行组织协调。

抵达武汉后,科研团队针对临床救治的实际需求,围绕“综合诊断”“临床救治”“愈后评价”“心理援助”以及“溯源追踪”等5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中央指导组、地方政府、临床一线医生及患者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实验室就是我们的阵地,科研成果就是抗击疫情的武器。”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宝洋说。作为国家在抗击疫情中设立的应急攻关项目负责人,胡宝洋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依托研发优势,研发了新型细胞药物。3月1日起,他们急赴武汉,开展重症与危重症的救治工作。

在接下来的46天,他们奔波于武汉13家医院,进行了逾 650人次筛选,严格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规范和标准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正在针对两个适应证开展II期新药临床试验。

胡宝洋深知,在局面复杂多变的疫情一线开展科研攻关,研究和救治的矛盾必须要解决。他们通过备案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同情用药等方式,在金银潭医院先后通过了五项伦理审查,在坚守科学性的同时,实现了临床救治。

在武汉,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例如,王军等人发现,曾被认为症状较轻的儿童病例需要重点关注。儿童的症状轻但却有感染性,可能是疫情防控的难点;一些免疫学上的特征也意味着血清学追踪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中科院的团队全面支撑了金银潭医院的临床救治工作,临床和科研的结合,患者和社会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愿意与中科院一起把国家的传染病防控事业做好。”临别前,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而在最后的欢送仪式上,中科院干细胞团队成员被授予金银潭医院“荣誉职工”称号。

到疫区,说说“心理话”

在这支特殊的队伍里,有人与病魔斗,还有人与“心魔”斗。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第一支逆行武汉的心理学专业队伍,在3月7日到达武汉后,他们迅速开展了一线心理服务和科研攻关。

团队配合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部委在武汉的工作组起草疫情心理疏导的文件;协助武汉市委政法委、湖北省妇联、湖北省总工会等研讨制定各类人群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优抚医院建设试点,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系统应急心理服务模式,还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坊社区、东亭社区建设试点,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急心理服务模式。

“在调研和科研的同时,我们还为一线提供直接心理服务及危机干预。”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介绍,他们先后为4个康复隔离点指导开展心理疏导,为有突发事件的小区进行心理疏导,为安徽省援鄂医疗队提供心理学专业支持,对2万多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开展线上心理培训……

在陈雪峰等人返京后,中科院心理所又陆续派出了多名队员进行“接力”,分为4个小队为患者、康复者、医护人员以及病亡者家属等提供心理疏导工作。

“在武汉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都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生命科学处处长沈毅感慨。3月4日,他与同事奔赴武汉,负责组建中科院在武汉的协调办公室,亲眼见证了中科院整建制的科研攻关团队是如何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判断提出多个系统解决方案,最终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了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

据不完全统计,除上述工作外,中科院赴汉的科研攻关任务还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派出的医疗团队及托珠单抗治疗方案,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派出科研团队积极协助医院开展新冠患者的科研和医疗救治工作,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装备,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系统,昆明动物研究所派员援助建立新冠病毒猕猴动物模型,上海药物研究所派出科学家赴武汉推动新冠肺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微电子研究所开发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护系统,软件研究所参与建设的方舱监测系统,化学研究所研发的防雾剂,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发的多参数肺健康监测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网络和算力等等,都在武汉前线得到了应用。

“中科院方案”走向世界

让沈毅深有感触的,还有武汉地标建筑上的电子标语。“最早的标语是‘武汉加油’‘武汉必胜’,后来医疗队撤离时标语是‘致敬最美逆行者,感谢你为武汉拼过命’。到我们返京前一天,我看到这个标语已经变成了‘世界加油’。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面对疫情更加从容,也更加自信。”

的确如此,中国正在为全球抗疫做出的重要贡献,在科技界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中国科大提出的免疫治疗方案获得了国际医疗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已在多个国家使用,并列入了美国麻省总医院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同时,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红十字会的统一部署下,中科院也积极开展国际医疗援助。中国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已分别于3月14日和3月25日,派出两批专家加入国家相关专家团队赴国外参与医疗援助。同时,中科院专家还与印度、巴基斯坦、波兰、瑞士、德国、英国、俄罗斯7国70余家医院开展视频交流,介绍中国的成功经验,分享救治体会。

此外,中科院牵头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为支撑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重要平台。中科院还建立了新冠信息数据库,向全世界及时分享病毒基因组序列和疫情防控信息,为科研攻关提供了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这段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人生之暂,也感悟到生命之重。在新冠疫情全球暴发的情况下,抗疫之路仍任重道远。”正如胡宝洋所说,在短暂的休整后,他们还将继续上路,以科学之名,重返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中国科学报》 (2020-04-23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