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4-15
选择字号:
何建森:初心未改 逐梦太空

何建森

 

■本报见习记者 辛雨

“转眼间,二十出头的小青年变成了‘奔四’的大叔。”何建森感慨。他从小喜欢物理,每当看到太空和天文相关的图片和介绍,他就觉得非常神奇,对那时的何建森来说,实在是太有趣了。

1999年,何建森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专业。自此,他与空间物理缘分初定。

“从本科第一节专业课接触空间物理,到现在指导研究生一起探索空间物理前沿问题,我的角色不断在转变,但初心未改。”何建森说。

榜样的力量

何建森大三时选修了涂传诒讲授的“太阳大气、日球层与磁层物理”课。课上,涂老师认真的板书、清晰的讲解和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他“意犹未尽”。于是,大四做本科毕业设计那年,何建森选择了涂老师的研究组,保研攻读博士学位。

根据涂传诒推荐,何建森和其他组员一起阅读了《金字塔原理》一书,并分享读书体会,这是一本讲解思维、写作和演讲逻辑的著作。

“学会梳理问题及其层次性,并厘清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创造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条件,说服自己的时候也是让别人接纳之时,涂老师的指导对我的学术训练帮助很大。”何建森是这类“逻辑训练”的受益者。

打破争论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何建森意识到,获得第一手空间探测资料并采用创新的研究方法,对发现空间新现象或解决争议问题至关重要。

在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期间,何建森有幸向欧—美—日联合的Hinode卫星运行团队提议关于观测冕洞精细活动的具体方案,并获得批准和实施。后来,运行团队基于星上下载的多波段成像和光谱周期性扫描观测资料,发现了冕洞中离散分布的亮点附近,存在由磁重联触发而产生的两类间歇的事件:mini-CME事件和喷流事件。

2011年至2013年,针对动力学尺度湍动的本质问题,学术界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经常出现‘火药味’十足的争论场面。”何建森分析,该问题分歧在于争论多方都缺乏充分的关键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于是,何建森从构想湍动的物理图像出发,结合原位单点探测的特性,创新了一套研究波动磁螺度角分布的方法,从而揭示了动力学湍动的二元波动成分。通过进一步建立理论模型,重现观测的二元磁螺度分布特征,并定量给出二元波动的能量占比,为这个富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凭借在太阳风起源与湍流本质等方面获得的原创性成果,2017年,何建森获得空间天气科学青年创新奖。

砥砺前行

如同天气预报对人类活动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一样,认识和预报空间天气对通信、导航、航天活动乃至太空探索至关重要。

“航天器要像‘旅行者号’飞船那样持续长寿命飞行,就一定要保障自身对恶劣空间天气的防护。”在何建森看来,空间天气的发展前景广阔,充满想象力和建设性。观测/监测技术手段的进步、地基和天基的配合、数字空间时代的来临、预报研究方法的丰富等,都为空间天气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因此,我国空间天气的学科能力和业务能力建设仍然处于上升期,需要学界同仁共同努力为之奋斗。”作为其中一分子,何建森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认为,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术交流、沉思钻研、协同合作和学术创新,是科研道路上最重要的事。

《中国科学报》 (2020-04-15 第3版 能源化工)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