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3-4
选择字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迎改革契机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此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城市应对重大疫情的脆弱性和应急管理功能的不足,对于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重大改革契机。”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方面所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管理科学及工程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直言问题,又充满期待。

当前,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方面有哪些漏洞和缺失?如何完善和健全?陈晓红分享了她的新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直面问题 科学完善

陈晓红认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存在4方面的不足。首先是重大疫情应急管理顶层规划设计落后。我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和规划不明确,管理效能层级递减,缺乏应变能力。

其次,公共卫生基本设施保障落后,与现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初期防控预案缺乏,数据共享及转化应用渠道不畅;疫情应急法治建设滞后,难以落实;应急资源普查、灾情数据库等基础性工作较为薄弱。

再者,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信息采集、风险评估、决策指挥、应急响应等环节存在脱节,难以为重大疫情应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疫情应急多元主体协调机制缺失,造成重复建设、资源错配;社会参与水平较低。

此外,专业化应急人才培养不足,复合型救援队伍欠缺,专业型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匮乏,应急救援经费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尽管存在不足,但在陈晓红看来,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并非“一穷二白”。通过前期建设,特别是2018年将应急办改组为应急管理部,着力整合分散的应急资源、集中各应急管理机构等,我国应急管理正朝着优化协同高效、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方向推进。

“我们应借此契机尽快对其进行科学完善。此次疫情将成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建设大发展的重要节点。”陈晓红说。

健全基层医疗 加强技术应用

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资源尚不均衡。综合性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院作为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尚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基层医院直接面对地方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与健康需求,是公共卫生事件发现、报告、防控的重要部门,在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陈晓红说。

她指出,当前,基层医院建设中存在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削弱、人力资源严重缺乏、硬件设施滞后和社会信任缺失等方面问题。

对此,她认为需要加大基层医院建设投入,借助智慧技术打造综合服务平台;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技术,积极开展并落实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在线教育等项目服务。

传染病疫情往往也是一场公共卫生事件。在陈晓红看来,公共卫生学科和人才的培养应受到重视。她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培养高层次的公卫流行病学专家,加强各个公卫学院对急性传染病(或新发传染病)的教学和科研,在重点公卫学院建立新发传染病的硕士、博士学位和博士后工作站。

除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医学学科背景人才外,高校还需要在专业设置和规划中,对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卫生政策等跨学科专业加以强化,改变相关专业、学科目前边缘化的状态,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陈晓红强调,“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在疫情应急管理中的深度应用。”新技术是大幅提升我国疫情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能让应急管理和疫情治理变得更加智能。

陈晓红表示,应加快完善城市重大疫情应急管理数据库建设,以云采集、云存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支撑,打破数据孤岛,对接智慧城市大脑系统数据库,整合应急管理部,会同卫健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组织有关专业机构,跨部门、跨区域整合手机定位、交通客运、企事业单位与社区人员登记等大数据资源,完善联动协作平台机制,推动多平台运营支持与资源联动,提高全国疫情数据库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同时,还要研发和部署重大疫情监测设备设施和后台配套软件,针对重大疫情城市风险隐患,加快5G战略发展,加强对疫情海量信息的快速分析能力,不断更新流行病模型,做好疫情趋势及风险科学研判,驱动应急决策智能化。

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并规范管理

重大疫情事件对国家储备能力也是一项重大考验,而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战略物资储备法律。对此,陈晓红认为,要完善储备立法修规,大力推进国家储备依法治理,推动各类储备的规范管理。

同时,陈晓红建议,要建立储备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公共卫生设施投资力度,加强资金管理与应用。储备资金的收支及运营管理由国家统一控制,根据国家需要控制储备资金额度。

再者,在科学研判世情、国情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战略储备物资的品种结构,根据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适时调整战略物资储备的品种与规模,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此外,陈晓红指出,还应加大数据共享应用力度,提升物资动态管理水平,构建科学、高效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

《中国科学报》 (2020-03-0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