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天琪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17
选择字号:
毕业歌:唱出我们的青春

 

■本报记者 韩天琪

又是一年毕业季,但今年与往年似乎有些区别——多所高校创作了毕业歌。每所学校毕业歌的词曲作者对音乐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个学校的学子对校园生活的点滴记忆也有差异,但毕业生对青春的回忆是共同的。

我喜欢 穿越人潮行走在远东大道,

我喜欢 大礼堂前如茵的绿草,

我喜欢 逸夫老教室吱呀的板书,

我喜欢 灯火中的汉口路。

这是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由南京大学合唱团所唱毕业歌的一段歌词,南大学子将其称为对母校的表白。曾几何时,留在很多毕业生心中最特别的毕业礼物,从一件文化衫、一枚印章、一本书,变成了一首毕业歌。唱出的是莘莘学子与母校最深的情感联结,留下的是一段最美的青春回忆。

往昔历历在目

“以毕业歌为代表的校园歌曲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李近朱看来,近年来流行起来的“毕业歌”现象,是音乐和学校的深厚历史渊源在新时期、新背景下的新表现。

音乐和学生、学校的关系始终体现出音乐作为美育的一个方面。早在20世纪初期,《学堂乐歌》就在旧学校中产生了新影响。抗战时期,田汉、聂耳所作《毕业歌》中唱到“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点燃了青年学生抗日救国的热情。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中国台湾传入内地的校园歌曲,如《外婆的澎湖湾》《兰花草》等至今仍在传唱。每一个时代的歌曲各有其形式,在校园中所展现出的形式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

南京大学2019年毕业歌《我喜欢》改编自时下一首流行的合唱曲目,大学四年各种生活情景于歌词表达中,悠然浮现在南大学子眼前。

“当我在原有的词和曲调基础上做改编时,往昔历历在目,好像重新回放了一遍大学四年生活的影像。”南京大学哲学系2019届毕业生、毕业歌《我喜欢》词作者刘雨轩说,《我喜欢》中的歌词基本上是在描述南大的人与事、意象与景物,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学习、生活的细节。

刘雨轩个人最中意的一段是“我喜欢 穿越人潮……”“在作词时,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晚上,我在鼓楼校区上完德语课,走在校园前的汉口路上,华灯初上,正是吃晚饭的时候,所有的饭店都很热闹,所有的同学都下了课,大家涌入小饭馆,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学习收获和生活趣事。”

西北大学2019年毕业歌《晴雨别时》词作者汪涛曾多次参与院系和学校的毕业歌创作。“每到毕业之前,大家都想在以往表达的基础上做一些创新,今年在《晴雨别时》曲风的选择上,曲作者马骞和王彬做了一些新尝试,吸收了日韩风。”

汪涛在填词时,往年6月很少下雨的西安阴雨绵绵,“填词时,这种自然的场景对我有一些启发和触动,我也想把这种感情通过毕业歌的方式传达出来”。

每个学校毕业歌的词曲作者对音乐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所学校的学子对校园生活的点滴记忆也有差异,但毕业生对青春的回忆是共同的。

留在武汉大学学子心中的可能是珞珈山、樱花雨,留在厦门大学学子心中的可能是海岸涛声。而留在西北大学学子心中的是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历史感。“我们的太白校区在西安西南城脚,只要提到西安的城墙,西大学子心中链接的是对自己大学时光的回忆。我们的长安校区在南山下,可以悠然见南山、看蓝天白云,这种场景可以让西大学子对正在经历和曾经经历的时光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汪涛说,毕业歌中所描绘的场景,若干年后,仍然可以和自己的心路历程连接起来。

属于一个群体共有的旋律

毕业歌承载了一种集体记忆。近年来,花样翻新的毕业礼物层出不穷,毕业歌是最为特殊的那一个。

毕业衫或许只会在毕业典礼的时候穿,印章或许会珍藏在柜子里,而音乐可以超越时空。“一段旋律可以永远传唱下去,只要大学还在,就会有一代一代的毕业生传唱下去,某个物件属于个体,旋律却属于一个群体所共有。”刘雨轩说,音乐这种形式是更加有力量的纪念。

毕业歌歌词中的场景多是学子在大学中都会经历的场景。“比如我经过的汉口路,是南大学子晚归的必经之路。在路上,我会看到华灯初上,看到月亮。”还有仙林的樱花、鼓楼的梧桐,每一个意象都会成为刘雨轩们怀念大学时光的关键点,这个意象一抛出来,就会迅速地激发他们对相关生活场景、发生的事情、曾经拥有的情感的回忆。“这就是为什么一首毕业歌比物质性的毕业礼物更加有力量的原因所在。”

我们老说青春不散场,毕业生在大学这样一个放飞梦想的环境中离开,去一个新的天地打拼自己未来的人生,这个时间段会有很多东西想表达。在汪涛看来,毕业歌的方式传播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承载着更丰富的内容。

与同样承载着高校精神、具有厚重历史感的校歌相比,毕业歌是更加现时、私人化的,有更多情感和情绪。“我们听到校歌会肃然起敬,会让人感受到这所大学承载的历史使命,是传承学问、立德树人的宏大叙事,与此相对,毕业歌虽然也承载着一所大学中人的精神品格,但这种集体记忆抒发的是与平凡生活更加接近的情感。”刘雨轩说,大家听到毕业歌,会心照不宣地闪过这样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啊。

人的情感是多元的,我们需要校歌,也需要毕业歌,还需要毕业歌之外的其它校园音乐表现方式。汪涛曾经改编过广泛传唱的《南山南》西北大学版。“从面上来讲,音乐的培育和教育实际就是一种美育,应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校园歌曲的创作中来,只要能够表达情感、激发大家的情感共鸣,我觉得都可以采用。”汪涛说,这对整个学校的文化提升有好处,反过来也会滋养更多的青年学子一起成长,感受丰富美好的生活气象。

以小见大 不拘一格

今天创作毕业歌的风潮是一种历史延续。在青年学子当中,毕业歌的创作基本上都是在正式授课之外的娱乐性艺术形式。李近朱说,这表现为歌曲内容的“以小见大”和艺术形式的“不拘一格”。

“现在的毕业歌往往‘以小见大’,表达的就是身边的事,身边的情景、情绪和情感,并从个性角度出发将其演唱出来。”据李近朱观察,毕业歌所唱的内容非常时尚,新一代毕业歌中没有“假大空”的东西,“他们切切实实是从校园生活出发”。

从艺术形式上说,毕业歌带有非常鲜明的现代音乐的特点,加入了不断翻新的流行元素,比如摇滚、嘻哈等等,各式各样,只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没有过多的音乐范式约束。在越来越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下,学生的创作力和激情被激发出来,校园歌曲创作尝试引入阿卡贝拉、说唱等新鲜元素。“唱毕业歌已经成为非常年轻的文化。”

“以小见大”和“不拘一格”的结合,让毕业歌成为开放和放松的艺术潮流。毕业歌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这契合音乐本质,也塑造了这个时代青年人的形象。

《中国科学报》 (2019-07-17 第6版 人文)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