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华文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12
选择字号:
沉默的鱼儿与变迁的自然

 

10余年的追逐,三千多个日夜,张国刚走遍无数条河流小溪、湖泊池塘,寻觅那些被人遗忘的原生淡水鱼类。经过艰辛地寻找、采集,细心地观察、记录,描绘出鱼儿矫健的身姿、瑰丽的色彩。

陈华文

在广阔的世界中,林中奔跑的老虎、狮子、黑豹和空中飞翔的雄鹰、天鹅、大雁等等动物,总是抓人眼球,引起人们的好奇之心。相比之下,遍布在江河湖水中的淡水鱼类,往往被人忽略。对于这些淡水鱼,我们是如此习以为常,它们在我们眼里就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倘若称它们为动物,甚至有些别扭。然而,它们是生态环境变迁最为敏锐的生命群落。这些淡水鱼类的命运,是环境变迁的“传感器”。

这可以在图文并茂的科普著作《身边的鱼》中感受到。

本书作者张国刚是湖北大学的美术专业教师,近20年来潜心美术教学与创作,参加过无数次各类画展。作为画家,他的心思是细腻的,创作中不仅关注人间百态,对万物世界的探究也乐此不彼。

2007年,他加入野鱼驯养爱好者团队,在城市周边河湖采集小野鱼,回家饲养观察。在此过程中,他发现生活在淡水中的鱼儿,和人类一样有“爱恨情仇、喜怒哀乐”。此后,鱼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对象。

从2012年开始,张国刚不仅研习鱼类的科学知识,还津津有味地用水彩的方式,描绘鱼儿的那些事儿。在鱼翔浅底的水域,他发现国内关于鱼类的科普绘本,要么常识错误多,要么绘画水准不敢恭维。于是,他探索“文字+绘画”的方式,对于鱼类展开双重叙事。

10余年的追逐,三千多个日夜,张国刚走遍无数条河流小溪、湖泊池塘,寻觅那些被人遗忘的原生淡水鱼类。经过艰辛地寻找、采集,细心地观察、记录,描绘出鱼儿矫健的身姿、瑰丽的色彩。

最终,这些故事和绘画,汇集成一本本有价值的科普绘本。2017年,其绘本《野鱼记》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两年后推出了这本《身边的鱼》。

《身边的鱼》分为三个部分,即鱼的生命历程、寻踪江湖、鱼的外形。主要介绍了生活在武汉市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溪流、湖泊湿地中较为常见的野生原生鱼类。张国刚在书中写到,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鱼”,虽然没有多少“经济价值”,但它们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这些小鱼消失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周围的河流湖泊变成“死水”之时。

从事专业美术创作的人心里都明白,油画、国画、版画创作才是“正途”,画水彩画,且画的是插画,实在吃力不讨好。然而,张国刚在科普与绘画这两条看似不搭界的平行线上,寻找契合点、结合点,画出了几百幅他自己得意、大众也认同的科普画作。

为什么要用文字写鱼、用文字画鱼?张国刚认为,江河湖水域中生长的淡水鱼类,虽然沉默不语,可是同样也是一个大千世界,这是大自然的造化,特别是亚热带区域内的淡水鱼家族,与共同生活在这里的人类一样,总是把美隐藏在平凡当中。深入鱼的王国,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爱它们、没有理由不去记录它们。

书中提及的原生淡水鱼,从广义上讲,是指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狭义地说,是指那些终其一生都在淡水水域中生存的鱼类。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万多种,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000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

淡水鱼通常居住于内陆水域,然而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环境污染、滥垦、滥建、筑坝、任意引进非本地品种、过度捕获等问题,使得淡水鱼的生存栖息地及水质遭受严重破坏。某些淡水鱼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将其归于某个种类时,已经悄无声息绝迹于河水深处。物种的灭绝,意味着食物链被撕裂,生态与环境的平衡受到严重挑战。

鱼类和人类有很多共同处,讲述和描绘鱼类的繁衍、生存与日常,也是深度思考人类与环境协调演化的关系。而张国刚在对淡水鱼类诞生与进化、类型、机能、生存等等进行系统解读时,更是充满诗意与温情。

当前国内科普创作不可谓不热闹。笔者认为,真正的科普著作,其创作者不仅要吃透科学内容,还要善于将科学常识进行通俗化、形象化,如果再以“我”的方式表述,作品就增加了亲和力、传播力。翻阅《身边的鱼》,不难看到张国刚善于另辟蹊径,以画家炽热的激情,在做真正有温度和审美高度的科普。本书出版之时,他的另一本《中国原生鱼水彩》也同期问世。专注描绘鱼儿的世界,想必他也如同一条快活游弋的鱼儿。

《身边的鱼》给人带来无尽的启迪,正如书中所写:也许我们寄居于高楼大厦,穿行于拥挤车流。但是,大自然才是我们真正的故乡。当我们置身于山川溪流,与草木为伍,与虫鱼为伴,我们不仅能寻获自然故乡的角落,更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中国科学报》 (2019-07-12 第7版 书评)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