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6-5
选择字号:
百年北大楼

 

■陈彬

常春藤攀满了北大楼,

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

是对北大楼绸缪的思念,

整整,纠缠了五十年……

2002年5月20日,南京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当天,白发苍苍的著名诗人余光中回到母校,在数千南大师生面前深情朗诵了这首他专门为母校创作的《钟声说》。

多年后的今天,那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诗人已经仙逝。南大也已经跨入了第二个百年历史的征程,而诗中那纠缠了诗人半世纪思念的北大楼,也迎来了建成百周年的日子。历经百年风雨,这栋大楼已成了这所大学的一个符号、一个地标。

北大楼建于1917年,落成于1919年,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设计,砖木结构,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达3473平方米。北大楼建成后作为当时金陵大学的行政院楼及文学院院楼。1910年,刚经历合并建成的金陵大学在鼓楼之西南坡购得大片土地作为新校址,这地方名曰“西山”。

北大楼的四周绿树掩映,门前如茵的草坪平整开阔,楼后是纯净的蓝天,墙体爬满茂密的藤蔓,像披了一件绿风衣。它的中部是一座正方形塔楼,当时作为读书馆,共5层,顶部又冠以西方样式的十字形脊顶。据说,其造型如此“中西合璧”,缘于当时美国教会欲消除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排斥心理。

作为曾经的金陵大学与现今南京大学的行政楼,北大楼可谓南大兴衰发展的第一见证者,无数支撑南大实力的师长曾在这里办公,无数推动南大崛起的决策在这里制定与执行。

一进入北大楼的大厅内,映入眼帘的两根朱红色柱子上,镌刻着曾在1957—1963年任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的郭影秋撰写的对联——

苍莽石头,长虹横贯;浪淘尽三国风流、六朝金粉、二陵烟月、半壁旌旗。况虎踞春残,寂寞明封余数垒;龙蟠叶老,萧条洪殿锁斜阳。初解放时,只剩下蒋山青青,秦淮冷冷。

东南学府,赤骥飞驰;名奕留两江情采、四壁弦歌、八十年华、千秋事业。欣栖霞日暖,郁茫天堑变通途;浦口潮新,百万雄师传夜渡。本世纪末,定赢来人才济济,科教芃芃。

来南大工作后,郭影秋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南大有诸多学术有专精、蜚声海内外的知识教授,他们中不少已年迈体弱且多病,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何使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治学办法“薪尽火传”?他强调:“要抢救遗产!不能不急,不然来不及啦!”在他的带领和鼓励下,全校通过“层层挂钩”,老年带中年,中年带青年,加快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于1963年与1978年两次出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在校长任职期间,冲破旧束缚,延揽名师,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代表性人物。当时法语专业既无教室又缺师资,匡亚明果断决定,在一个月内将校部机关搬进三栋简易平房,将原教学楼改造成法专教室,他说到就做到。从1964年至“文革”骤起,从复出到1982年辞去校长职务,校部机关一直在三排平房办公。在他之后出任代校长、校长的郭令智、曲钦岳等也在陋室办公,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搬入北大楼。

由于种种原因,南大的发展在1984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1984年秋,49岁的曲钦岳出任南京大学校长,许多人认为他这一届校领导是“受任于危难之秋”。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南大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都在稳步上升。国际权威刊物《科学》《自然》也对南大学术研究的迅速崛起给予关注,把南大列入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1994年11月18日,南京大学继北大、清华之后,通过了国家教委专家组的“211工程”预审,这是近百年来好几代南大人孜孜以求并为之呕心沥血的梦想。曲钦岳带领全校师生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立卧薪尝胆之志,遂重铸辉煌。

现在的电影电视作品中,也常常见到北大楼的身影。在电影《建国大业》中,北大楼摇身一变,成了蒋介石的老家。在那里拍摄的是一场蒋介石浙江奉化老家的戏。身着长衫马褂的蒋介石和蒋经国坐在石阶上促膝长谈,背后就是满墙爬山虎的北大楼。

穿越了百年光阴,北大楼依然矗立,它将持久地与南大人一起见证在历史中曾经不断产生奇迹的南京和南京大学。

(本文根据南京大学提供的材料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9-06-05 第6版 人文)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