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之康 王晓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4-3
选择字号:
小实验室里的科普大梦想

 

志愿者在向几位家长和孩子介绍磁悬浮地球仪的原理。

■本报记者 王之康 通讯员 王晓宁

在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有十几万人次大学生、中小学生来到燕山大学西校区理学院办公楼一层的物理演示实验教育实践基地,与科学“零距离”接触。作为该学院高级实验师的王志宙,就是见证者之一。

“很有意思,下ci hai yao来。xie xie ge ge dai我们ti yan shi yan shi。”在燕山大学西校区理学院办公楼一层的物理演示实验教育实践基地,拿着有上千条留言的本子,王志宙看到这个叫李贺芃的小朋友满是拼音的留言,脸上堆满了笑容,带着浓重的鼻音非常肯定地说:“自己没白忙活!”

2017年8月,该基地被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秦皇岛市科普教育基地”,不过早在2007年,燕山大学理学院就开始了他们的科普工作。在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有十几万人次大学生、中小学生来到这里,与科学“零距离”接触。作为该学院高级实验师,王志宙就是见证者之一。

“闲置就是浪费,这是底线问题”

虽然已经做了十几年科普,但燕山大学理学院最初开始这一实践,却是出于偶然,或者说是无奈。

事情要从2004年说起。

当时,燕山大学要申请全国大学物理教育示范中心,花了大笔资金购置实验设备,但最终却没能评上。

“我认为,我们的配备非常标准,无论是从上课、设备还是从人员配置、房屋配比等各个方面,在国内绝对是数得着的。”说起当时申请失败,王志宙仍然有些愤愤不平,“也许是因为秦皇岛的地缘关系,相对比较偏僻,后来我们又申请了两次,也均以失败告终。”

虽然对于申请失败心有不甘,但摆在燕山大学理学院面前的一个现实是,除了当初购置实验设备花了大笔资金外,每年的维护费用至少还需要十几万元。这一现实也将理学院教师迅速从沮丧的情绪中唤醒。

“除了日常做实验外,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这样肯定是不行的。”王志宙说,这不仅仅是于心不忍的问题了,更触碰到了大家的底线——闲置就是浪费,而浪费是不能忍受的可耻行为。“不做点什么事,就有一种负罪感,觉得对不起学生、对不起学校。”

因此,从2007年开始,燕山大学理学院积极寻找突破点,最终决定做科普。

“从学院的角度来讲,首先是为了推广科学本身,而且我们也有做科普的先天优势,毕竟很多老师都是从事物理方面教学、科研工作的。”谈到为何会选择做科普,理学院院长刘永说,他还有一点“私心”,就是希望能在秦皇岛这样一个相对偏僻的城市扩大学院的影响力。

十余年科普遭遇重重困难

对于利用实验设备做科普这件事究竟会带来什么效果,燕山大学理学院的老师们最初并没有考虑太多。但做了之后,他们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开展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不曾预料的困难,比如场地面积、人员配置、资金支持等。”刘永介绍道,物理演示实验教育实践基地面积大约80平方米,每次只可容纳几十人,“有时候人多,比如开学季,整个屋子都变得非常拥挤”。

不过,在王志宙看来,与场地面积小相比,人员配置不足、资金支持不到位才是制约该基地发展的最大因素。

据了解,该学院物理系共有20多位老师,每个人一年有2000节课以上的工作量。

“做科普真的只能挤时间。”王志宙说,去年,他一周有60节课,从早到晚,一天上10节课,也要整整6天时间。本来他很爱踢足球,但去年整整一个学期都没踢成,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所描述的他的浓重鼻音,因为鼻炎至今未好。

“即便如此,大家也都要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夸张一点儿说,我们平时连生病都生不起,因为万一有人生病,很可能就没人可以顶上了。”有时候,王志宙会和同事们开玩笑,说生病可以,但一定要在寒暑假。

而在获得的资金支持方面,最初十年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据刘永介绍,学校并没有给他们的科普工作拨专项经费。为了将其开展下去,他们每年就从学院的教学经费、实验经费中挤出几千元钱,用于购买一些物理实验小物件,方便向参观学生介绍物理知识。

比如,磁阻尼摆、磁悬浮地球仪、莫尔条纹、双凹面镜成像、能量穿梭机等都很便宜,但却能很好地向学生们展示电磁、光学等物理知识。

虽然困难重重,但十多年间,这里却吸引了十几万人次学生“零距离”接触科学。而同学们高涨的热情,更坚定了王志宙和同事们将科普进行到底的信心。

小实验室里孕育大梦想

在国家大力推广科普工作的背景下,2017年,燕山大学给理学院拨了几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购置实验器材、开展科普工作。

“只有以前那些小物件,很多人看过之后就没兴趣了。所以,我们用这笔钱新进了一些更大的科普设备,这对于吸引更多人前来起到了很大作用。”王志宙说,不过科普工作仍然受限于其他条件。

虽然随着2013年两位新同事的加入,人员紧张的问题稍有缓解,但如上所述,教师们每周的教学工作量依然满满当当,做科普依然只能挤时间。而且,该基地那么小的面积,也无法同时容纳更多人。

鉴于此,刘永认为,科普工作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只能再想其他办法,也就是“引进来”和“走出去”。

一方面,他邀请中科院物理所研究院曹则贤等学者来到燕山大学,为学生们做科普讲座,而不只是将科普局限于物理演示实验教育实践基地;同时,争取秦皇岛市、河北省乃至国家科协的帮助,寻找更多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他还积极与周边中小学以及秦皇岛市联系,争取把科普知识送到中小学的课堂上,送到广大市民中间。

“我们国家的科学普及程度太低了。作为高校工作者,而且是有学科优势的高校工作者,应该在这方面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刘永颇为兴奋地说,“燕山大学正准备给理学院再盖一栋楼,等这栋楼建成之后,空间宽阔了,就可以拿出两个房间甚至一个楼层来做科普。”

《中国科学报》 (2019-04-03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