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登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2-28
选择字号:
第一次走进青藏高原

 

冰川气象组组长谢自楚(中)在珠峰绒布冰川打冰钻。

■高登义

中国是多山地的国家,尤其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更是山峦起伏。

要认识山地环境气象的特点,作为大气科学家,必须进入山地进行科学考察研究,不断地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正是“理实交融”的过程。

自1966年以来,由于国家科学研究事业的需要,我曾经先后数十次来到我国的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南迦巴瓦峰地区进行科学探险考察,从事山地环境气象科学的考察研究,并且为我国登山队攀登珠峰、南迦巴瓦峰等从事登山天气预报。

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第一次走进青藏高原的情景。

1966年初,中国科学院珠峰登山科考队成立。全队共约百余人,队长为刘东生,副队长为施雅风、胡旭初,党委书记为冷冰。其中,在珠峰北坡大本营的队员有冰川气象组、地质组、高山生理组、测绘组。我在冰川气象组,属第三专题,专题负责人是施雅风和高由禧,野外考察组长是谢自楚。

2月24日,汽车离开格尔木。当晚到达海拔3300米的纳赤台。据说,这是当年文成公主曾经住宿的地方。冰川气象组的十余人,住在运输站一个大房间里。晚8点后就寝,大家在地铺上,一个靠着一个,翻身都得小心。我入睡历来很快,可那一夜总是睡不着。午夜12点过了,不知谁突然说了声“睡不着”,大家立刻都不约而同喊“我也睡不着”。我才明白,原来大家都没睡着。组长谢自楚告诉我们,这是高山反应的表现,不要紧张,轻松一下,过一会就睡了。老谢来过西藏,有经验,他给大家讲笑话,听着听着,我睡着了。

2月26日,在翻过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口时,我体会到了缺氧带来头疼的味道。在唐古拉山口,我拍了两张风景照后,颇感呼吸急促,头胀得似乎要爆炸,非常难受。

3月1日,我们到达拉萨。半个月左右的长途行军,经受了严冬和高山反应的考验,回顾这段青藏公路线上的历程,颇有感慨,曾在日记上写道:

科考不怕行军难,万里险道只等闲。

当金山上迎飞雪,沙石弥漫走戈壁。

昆仑山口诵“长征”,五道梁上学“毛选”。

更喜车轮转“唐古”,大队过后尽开颜。

4月6日,经过6天的紧张工作,我们在定日全部抄完所需气象资料。午饭后,我和司机、刘光达医生等一行五人乘车返回珠峰北坡大本营。

汽车在海拔4000多米的坎坷道路上颠簸前进。在冲过一条水沟时,马达熄火了。司机紧张地修车,我们在一旁等待。天色渐近黄昏,马达仍然不能发动。我们只好在这里过夜了。

突然,一名藏族青年骑马跑来,围着我们的车转了一圈,又离开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他来这儿的目的,有人怀疑是土匪“踩点”。5个人决定今夜全副武装,轮流值班,明天一早再派人到大本营报信。

这儿离珠峰绒布寺有40千米许,海拔4500米左右。深夜一至两点,是我值班。我端着冲锋枪,围着小车游动。山谷中不时传来野狼的嚎叫,增添了紧张的气氛。到底是怕狼还是怕土匪,真有些说不清。

早上5点,五人会议决定由我和刘光达去大本营请求派车支援。刘光达是一名转业军人,一米八左右的个子,长得也壮实。我们两人各带一支冲锋枪上路了。

山路崎岖,山谷异常寂静。三个多小时后,我们看见在前进方向左侧山坡上有座房舍,炊烟袅袅,显然在做早饭。我们整整20个小时滴水未进,的确饥饿了。本想登上山坡,向老乡要点水喝,但一想到昨晚的情景,这种念头很快就打消了。

高山缺氧,加上又饥又渴,我们的步伐越来越慢了。下午3点多,在河谷的拐弯处,我们遇到了几位藏族同胞正在河边生火做饭。原来他们是到大本营给我们送柴火的。他们见我们身着登山服,对我们格外亲热,送来香喷喷的酥油茶解渴又解饿,我一连喝了两大碗。临走时,我掏出唯一的一张伍角钱,硬塞在一位小孩的手里。

在离大本营几千米处,刘医生实在走不动了,他在绒布河边坐下来,对我说:“小高,你快回大本营报告吧,我实在不行了。”看着队友实在走不动,我只好带着冲锋枪向大本营走去。

一人在黑暗中赶路,心里确实紧张。其时,颇感孤独。路不平,天黑心急,越想赶路,越跌跌撞撞,头上急出了汗,心里觉着有人在后面跟随。在海拔近5000米的山路上跑,哪能坚持多久?!我累了。只得冷静下来:怕什么呢?我心里自问:你还当过基干民兵连长呢,怎么这样没有用?

心里想开了,人就踏实多了,赶起路来也不跌跌撞撞了。到了大本营,已近晚上八点。我到队部向许竞队长汇报,请求派车支援。许队长当即作了安排,留我在队部吃晚饭。队部派出两组人,一组去接刘医生,一组驱车去救我们的小车。

我想,人生总是难免第一次。第一次孤身一人在珠峰山谷中奔走,第一次孤身一人黑夜行军,第一次体验“孤独”与“恐惧”的滋味……回味一下,确有意义:当你面临孤独与恐惧时,你不要去埋怨那带给你所谓孤独与恐惧的环境,而要从你内心去发掘产生孤独与恐惧的根源。因为当时让你产生孤独与恐惧的环境无法改变,唯一可改变的是你内心产生孤独与恐惧的根源。

(http://blog.sciencenet.cn/u/dengyigao)

《中国科学报》 (2018-12-28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