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近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2-7
选择字号:
时代前奏:从莫扎特到毛泽东

 

■李近朱

【他的到来,被纪录片国际大师艾伦·米勒记录在影像之中,并以《从莫扎特到毛泽东》之名,再现了斯特恩这次承载着“音乐上的马可·波罗”之誉的访华之旅。】

1981年,《从莫扎特到毛泽东》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首先透射出世界对于正在变革的中国的关注。18世纪西方的音乐大师和20世纪的东方政治伟人,他们本处时间上、空间上以及事业上两个界域。通俗地讲,是“不搭界”。但在1979年这个年头,这两位横跨两个世纪的人物,在中国却成为一个时代的前奏。

说到“前奏”,那是即将开场的预示。说到“时代”,1979年这一年,是莫扎特辞世188年,是毛泽东离世三度春秋。但对于中国,这是走向改革开放的一个转折点,是开启一个新的历史与时代的前夜。40年前,1978年的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提出历史性的伟大决策:“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正是在这个“转移”时刻,1979年中国的音乐舞台来了一位小提琴家。他叫斯特恩,是这一年中美建交后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艺术家。当他运弓开弦,拉出第一个音符,中国听众惊呼,这是久违了的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他的到来,被纪录片国际大师艾伦·米勒记录在影像之中,并以《从莫扎特到毛泽东》之名,再现了斯特恩这次承载着“音乐上的马可·波罗”之誉的访华之旅。

这个音乐之旅在中国在世界的“震动”,实际上是一个时代大变革的“前奏”。三年前,“文化大革命”结束。对于西方音乐,中国至少已有十年“失聪”。于是,1979年斯特恩弓弦之下的莫扎特,第一次恢复了中国对于西方艺术的视觉与听觉。

从莫扎特穿越到毛泽东,斯特恩是一个重要“桥梁”。这位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故土俄国走出来的天才小提琴演奏家,以他的“真诚富有活力的演奏风格”享誉世界。

这一次他从美国来,带来的不仅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清新明亮的音乐风格,更是向着刚刚打开大门的中国,吹进了一股“看世界”的新风。

这一次他从美国来,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于莫扎特音乐创造的大师级演绎,更是一个西方音乐Teacher向中国音乐学子的一次解惑授业。

多年来,斯特恩一直担当着一个“教师”的职责。他支持年轻音乐家,祖克曼、帕尔曼、马友友、林昭亮等艺术家,都曾得到过他的教诲。钢琴家艾克斯说:“他是很多音乐家父亲一般的典范。”当然,斯特恩在中国的日子里,音乐学院的年轻学子仍是他关注的音乐的未来。

那一年在中国,斯特恩原只想以琴声把莫扎特等古典音乐经典留在中国。但,他在台上看到了台下。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是中国青少年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的渴望。大提琴学生王健,小提琴学生徐惟聆、李伟纲、何红英,钢琴学生潘淳等年轻人,分别接受了斯特恩的指导。纪录片导演艾伦·米勒把斯特恩台下授业也一并收录到了《从莫扎特到毛泽东》中。

30年后,斯特恩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那些曾受教于这位大师的年轻学子,已成为卓有成就的演奏家,他们没有忘记恩师。2009年10月,他们登台献艺,以音乐会形式纪念斯特恩访华30周年。在斯特恩的儿子大卫·斯特恩和中国爱乐乐团的合作下,奏响了包括莫扎特在内的西方古典音乐旋律,表达了对在中国再启西方古典音乐之门的大师斯特恩的怀念,以及向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致敬。

近40年前的1979年是一个特殊年代。只从斯特恩将莫扎特之声带入毛泽东故乡这个事实,就可透见当时中国已鸣响起一个变革时代“前奏”。这是中国从文化一隅向世界敞开了开放大门。同时,新的时代对于文化多元性的包容,不仅仅是改革开放时代的特征,而且是毛泽东主席文艺思想的一贯体现。

艾伦·米勒将看似不相关联的两个人名作为他的纪录片的标题和主题,也许他未必很深入地认知到:早在这部纪录片诞生之前,上溯40余年,毛泽东主席就在延安和北京,说了这样一些话:“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关于音乐,毛泽东主席还深入到了音乐的异同,指出:“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这是自然法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作曲、唱歌、舞蹈都应该是这样。”无疑,这表明毛泽东历来都是认知“莫扎特”的,也欢迎莫扎特这些创造了人类文化瑰宝的艺术大师走进东方中国,以至成为涵养新一代文化人的沃土。

从这个意义上看,从莫扎特到毛泽东,从西方到东方,从古远到现今,艺术相通和文化传承,是一脉所系的。如此,回望1979年《从莫扎特到毛泽东》所记录的斯特恩在中国拉响第一个音符,这既是一个时代的“前奏”,也是已经到来的一个新的时代的华彩,更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开放中所恪守的一份文化自信。

如果说,1979年只是一个“前奏”,那么,40年来随着斯特恩泽惠学子的成长和祖国的强大,这个“前奏”已然成为一部回荡在世界上空的中国伟大变革的“交响”!

《中国科学报》 (2018-12-07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