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欢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0-11
选择字号:
中关村:新动能持续发力


 

中关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

中关村为新动能培育提供了肥沃土壤。

■本报记者 陈欢欢

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被称为“独角兽公司”,它们是高成长和新经济发展的突出代表。而在北京中关村,截至2017年底拥有的独角兽公司就达70家,占全国的近一半,在全球与硅谷相当。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维韦克·瓦德沃在探访了中关村创新创业的情况后,在文章中写道:“美国真正害怕中国什么?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才是中国未来的真正优势所在。”

在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我国第一个高新区和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数年来坚持不懈的改革创新。

近年来,中关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不仅成为首都发展的一张名片,亦成为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龙头。

借改革之东风

中关村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第一个政府引导基金、第一部科技园区地方立法,都诞生于此。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1988年5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到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到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探索出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子,开启了我国创办高新区、设立科技园区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篇章。

特别是近年来,中关村的发展步伐越迈越大。

2017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9363家,占全市新创办科技型企业总量的38.5%,同比增长19.3%。同年,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量7.4万件,获专利授权4.3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8万件,全年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652 件。企业累计主导创制发布标准7858项,其中国际标准330项。

中关村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资源密集优势,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1/3,近80%辐射到京外地区。中关村在京外建立了23 个合作科技园或成果转化基地,中关村企业在京外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3万家。

与此同时,中关村向国际化进军,逐步向全球型创业升级。目前,中关村示范区聚集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截至2018年9月末,境外上市公司108家,吸引美国Plug&Play、以色列Trendline等世界知名创业服务机构落地。

此外,中关村管委会还在硅谷、波士顿等地设立10余个海外联络处;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覆盖企业242家,与沿线25个国家开展合作;吸引超过2000名留学生和80家企业参与。

随着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关村正在成为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支撑。

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以新一代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翟立新表示,作为我国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和自主创新的主阵地,中关村在新旧动能转换之中,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支柱。

北京市拥有90 余所高等院校、400 余所各类科研院所、120 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90 余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300 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

依靠着北京科教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中关村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超级计算机、中文搜索引擎、绿色纳米印刷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都是在这里诞生。近年来,中关村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5G移动通信、石墨烯材料制备、液态金属增材制造、柔性AMOLED显示、创新药物与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很多技术创新与全球同步甚至领先。

2018年1~8月,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术收入5579.5亿元,同比增长35.5%,高于示范区整体20.3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6.9%,技术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关村初步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先后诞生了联想、方正、用友、京东方、搜狐、新浪、百度、中星微、百济神州、碧水源等一批代表性科技公司。

近年来,京东、小米、奇虎360、滴滴、美团、旷视、商汤、驭势、寒武纪、地平线等一批新生代科技企业快速崛起,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培育新动能的肥沃土壤

翟立新表示,新旧动能的转换,除了要做大增量,也要做优存量。新动能可以促进老树发新枝,使传统产业成为培育新动能的肥沃土壤。

为此,中关村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诞生了一批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之上的新业态新模式,在旧动能与新动能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例如,百度、驭势、地平线等将人工智能与交通出行融合,催生了无人驾驶等行业;便利蜂、京东等企业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结合,打造了全新的新零售体系;Vipkid、作业盒子等将大数据与教育融合,催生了互联网教育市场;抖音、快手、映客等将互联网和视频结合,催生了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

翟立新表示,中关村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带来产业创新发展。目前,在零售、物流、交通、金融、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业,都有一批中关村的互联网+、AI+企业。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创新企业100强中,中关村占一半以上。

此外,中关村企业将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制造业,加速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比如,中关村成立了国际首批、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平台,秉持“人人皆可制造”的愿景,以“云制造”为核心,连接“互联网”和“智能智造”,为工业企业提供供需对接、信息共享以及产业链配套服务。上线三年来,平台注册企业超过170万户,分布于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发布协作与采购需求近15万条,成交共计2100余亿元,80%的业务规模小于100万元/单,近90万台设备接入云平台,在平台上活跃的“双创”团队超过3万个。

再如,东土科技、用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三一集团的根云平台,推动传统工业向3.0、4.0升级,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双创”发展渐呈燎原之势

2010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企业数量只有3000多家,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则涨了近十倍,变成了近3万家,平均每天新设立80家,呈现持续井喷的势头。

“创新发展的星星之火要形成燎原之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须挑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梁,需要各类创新要素的聚合反应。”翟立新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创新发展的社会基础,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燎原的势能。

为此,中关村发挥人才、技术、资本“三驾马车”要素聚集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雨林生态”。

通过不断探索改革,中关村的创业服务体系不断丰富,从最初单纯依靠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专业机构实现孵化企业功能,到现在不断引导大企业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创业新趋势。

目前,中关村形成了由众多创新型孵化器、创业加速器、双创基地、双创社区、特色产业孵化平台、大学科技园为代表,汇聚上千家法律、会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产业联盟、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的创业服务体系。

在这样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支撑之下,中关村成为吸引创业投资的沃土。

数据显示,2016年,中关村吸引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总额达到1100亿元,占全国1/3以上。2017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投融资再上新台阶,全年PE/VC投资案例数1348起,获得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5%,达到2813.5亿元。

前沿科技和融合创新型企业更受青睐,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商汤科技获得4.1亿美元B轮融资,创下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单轮融资最高纪录,并且在2017年连续获得4次融资,成为全球融资额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双轮驱动”动力强劲

汇集了如此众多的高科技企业,中关村自然也成为全球高科技人才汇聚之地。目前,中关村拥有外籍从业人员总数近1万人,留学归国人员3万多人。

为此,中关村试点实施了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绿卡直通车政策,截至目前已有353人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办证时间从过去的180天缩短到50个工作日,被外籍人才誉为“世界上办理速度最快的绿卡”。

翟立新表示,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关村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关村推动国家和市级事权改革70余项,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科技体制、人才管理、科技金融、监管模式、产业促进等方面实施了“新四条”、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投贷联动等一系列重大试点并逐步推向全国,创新创业体系日趋完善,整体效能大幅提升。

例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在中关村相继成立。这些新型科研机构虽然具体做法不一样,但都具备四个共同特征——紧抓源头,瞄准应用,打通链条,集聚要素,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注入了新的活力。

翟立新表示,中关村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主要职能是“调研、规划、统筹、协调、督办、服务”,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社会组织服务创新的专业化作用,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创业投资、科技服务、社会组织和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探索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创新治理格局,以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提升整体效能。

据悉,目前活跃在中关村的产业联盟、协会等社会组织已达500余家,聚集各类创新创业主体近10万家,覆盖了中关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继企业、高校院所之后的中关村创新的第三极。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关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17年,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达到5.3万亿元,2009年以来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率从2010年的不足两成,增长到2017年的近40%。

中关村这一创新创业热土,正以十足的发展新动能,全面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彰显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科学报》 (2018-10-11 第8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