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6-16
选择字号:
英文科研写作重在“读着不累”

 

■侯沉

时间拉回到10年前。面对满屋子的师生,我的博士委员会中的一位美籍匈牙利教授直言不讳地在我的博士答辩会上说:“沉,我要把你的工作和你的论文分开来评论。”

我一头雾水,什么意思?我的论文不就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不就是我的论文吗?

“你的工作不错,但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写作一塌糊涂,我读得都想撕掉它。”

台下的哥们儿一脸坏笑,台上的我一脸讪笑,满屋的人哄堂大笑。

我博士导师从来不发火,唯一一次抱怨就是博士答辩之前:“你看那个阿根廷小妹妹,母语也不是英语,比你来美国还晚,可人家毕业论文可以直接拿去发表。而你的论文自己能看懂吗?”

博士后的老板在我刚进去时曾经评论:你的写作是hopeless。博士后二老板比较客气一些:我读你的东西有一些困难。

2009年,我痛定思痛,知耻后勇,发奋图强,悬梁刺股,花了一年时间废寝忘食地提高英语写作。一年之后,基本上每篇文章都会被审稿人或编辑称赞写得不错,再没有在论文写作上被人质疑过。

今天花点儿时间与博士生、博士后,还有“青椒们”交流一下我的逆袭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是交流理工科的初级或中级科研论文写作经验,且主要是集中在生命科学这种使用自然语言的学科。像数学、物理等使用公式语言比较多的学科,可能用处也不是很大。

科研写作最常见的毛病就是没有逻辑。这一点与语言无关,中国人和美国人没有区别。我的博士后老板经常说,很多美国博士生写的东西也没法看。

关于写作的逻辑,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不需要把做过的实验事无巨细地写出来。80%的读者看你的文章都是一掠而过,所以一定要言简意赅。

中国学生能读到博士,在叙述逻辑方面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所以我主要交流一下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

第一,提高科研写作水平,我最重要的心得就是两个字:耐心。写文章时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写。写完之后,要放一两个星期再投出去。投稿之前再花几天时间修改,这样你可以比较冷静客观地看自己的文章,肯定有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几年前,我看过一个加州大学的“大牛”讲如何写基金标书的视频,给我印象很深。此大牛是美国的母语写作者,多少年来NIH的基金没有断过,而且经常同时拿两个。大牛说,他写一个本子,要改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最后一版和第一版比起来面目皆非。所以他建议写作一定要早早开始。写完了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改一遍。写文章和写标书虽然有不同,但道理差不多,一定要提早开始,改几遍后再投。

第二,一定要秉持西方还原论思维。西方人的思维特点就是“肢解”“还原”。就是先把一个复杂的事物肢解还原成多个简单的事物,再一一处理。

还有,尽量少用长句子。中国人写英文,喜欢从句套从句,从句再套从句。我建议,把所有三个以上的从句都改成两个以下,你的文章接受度就会大大提高。

对于一个普通美国人,一个句子里若出现三个以上互相有逻辑关系的事物,他的耳朵就关上了。如果把一个含两个关系的句子,分割成两个各含一个关系的句子,科研人员就会觉得读起来轻松得多。当然,有时把一个复杂的句子分割成多个简单的句子,读起来会稍微显得啰嗦,但是别人肯定能读得懂。所以,这也要有个度。

第三,用小词,不用大词。除了专业词汇,不要显示你的词汇量。马克·吐温说,要想写好,很简单,杀掉所有的形容词。科研写作是一样的,尤其是动词,能用use,就不要用utilize。

词汇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语法。因为常见的语法错误就是那么多。认真读一本语法书、做完所有的练习,两个星期,保证能杜绝90%的语法错误。剩下的10%不好解决,但不会让审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的技巧,比如动词不要放在很长的词组后面,这与美国人读句子的习惯有关,等等。

总之,英文科研写作的宗旨就是化繁就简,屈尊俯就读者,让人读着不累。

(http://blog.sciencenet.cn/u/quzhizhuo)

《中国科学报》 (2017-06-16 第2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