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14
选择字号: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揭示生物被膜形成机制

 

本报讯(记者黄辛)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蒙国宇团队,研究揭示了沙门氏菌非典型菌毛Saf介导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eLife期刊。该研究为沙门氏菌防治(如疫苗和抗体研制)提供了精细的靶点蛋白结构视野。

沙门氏菌是隐藏在人们身边的“杀手”,它是导致大规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而Saf菌毛特异性表达于大多数临床致病的沙门氏菌表面,由一个顶端SafD亚基连接多个SafA亚基组成。研究发现,Saf菌毛具有多黏附和自聚能力。为理解Saf菌毛作用机制,研究人员通过结构生物学手段,获得单个SafD以及三个连续亚基SafDAA的高分辨率蛋白结构。通过分析SafDAA蛋白晶胞结构,提出Saf菌毛可通过首尾相连“握手式”寡聚来介导生物被膜形成的假说模型。同时,他们利用生物物理学手段和细胞功能实验,从多角度印证了这一模型。该研究结合之前的发现,证明细菌通过胞间黏附分子寡聚促进生物被膜形成是一种普遍现象。研究人员还发现链接菌毛各个亚基间的脯氨酸(Pro20)通过其特异的顺—反式转换来改变蛋白的构象,从而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值得一提的是,脯氨酸在其他类型菌毛亚基间链接中高度保守。

《中国科学报》 (2017-11-1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