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2-23
选择字号:
书单










 

许多热爱自然的朋友已经身体力行起来了,他们以博物学田野实践的方式深入到大自然之中,但更多的人因为现实原因没有充分条件进行野外实践,只能依靠书本来感受大自然的“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

好在近些年我们的博物图书走出了一个高潮。现在随便进入一家书店,最醒目的位置都会展示近来出版的各种博物学类书籍,有精美别致的博物学绘图,有清新有趣的博物学随笔,更有经典的国外博物学名著。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增长的博物学书籍给了我们很大的选择空间,也让我们应接不暇、无从选择。

“博物教育”机构自2013年以来在从事这样一项工作——制作中国博物学书单,组织学者遴选国内出版的中外优秀博物图书,并邀请专家撰写书评。如今我们的书库已达500余种图书,已为200余种图书甄选版本、分类并撰写书评。在公众号“博物教育”上以每周一书的形式向读者推荐图书,现在已第91周了。

本次受《中国科学报》之邀撰写博物书单,选择了20种易读且有趣的入门书籍。书单共分10个版块,每个版块推荐两本图书(其中10种附有简短书介)。通过这个简要而系统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了解博物学提供一些帮助。

(宋宝茹 博物教育联合创始人、中国博物学书单联合发起人)

自然文学

《醒来的森林》

John Burroughs 程虹 三联书店 2012.09

《植物名字的故事》

刘夙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05

工具书

《常见野花》

汪劲武 北京林业出版社 2009.07

《昆虫家谱》

张巍巍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05

自然教育

《万物皆奇迹》

蕾切尔·卡森 重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12

《与孩子共享自然(20周年纪念版)》

约瑟夫·克奈尔 郝冰等 九州出版社 2014.11

自然观察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哈斯凯尔 熊姣 商务出版社 2014.04

《大自然笔记:与神奇自然的四季约会》

任众 中信出版社 2014.07

生态与环境

《寂静的春天》

卡逊 吕瑞兰、李长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07

《生态农场纪实》

蒋高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05

自然考察

《天涯芳草》

刘华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1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

艾米·斯图尔特 王紫辰 商务印书馆 2015.01

地方性知识

《这里的草原静悄悄》

刘书润 知识版权出版社 2012.06

《民族植物学》

裴盛基、淮虎根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2

动物保护

《等鹿来》

约翰·缪尔 张白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12

《守望大熊猫》

雍严格、庞旸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5.03

自然绘画与图谱

《原野漫步 370种野花与88种昆虫的手绘自然笔记》

长谷川哲雄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07

《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

玛利亚·西比拉·梅里安 郑颖蕾 北京出版集团 2015.02

博物学家

《伟大的博物学家》

罗伯特·赫胥黎 王晨 商务印书馆 2015.01

《约翰·雷的博物学思想(精装版)》

熊姣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07

自然文学①《醒来的森林》

翻阅此书,读者可以和巴勒斯一起畅游“鸟之王国”,一起生活在贴近自然的乡间小屋,游历荒野,结识鸟儿,在林中倾听它们的音乐会。他不仅用优美流畅的文笔描绘了鸟儿在林间的嬉戏,还用亲切细腻的语言与大自然展开了对话。巴勒斯一直声称观鸟是他“再访老友、结识新友的愉快经历”,而“不同的鸟鸣就像是故人的呼唤”。读毕掩卷,真希望有一天我醒来,也可以感受到“清晨流动在空气之中,可以闻到它、看到它、听到它,并且清醒地一跃而起”。(点评人:刘星)

博物学工具书②《昆虫家谱》

有一类数量和种类极多的虫子,我们几乎天天可以同它们中的一些邂逅。因为太熟悉了,我们就给它们的族群起了个统一的名字——昆虫,而“昆”字在汉语中就有“多”的意思。这个家族的成员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我们见到千差万别的昆虫时也难以叫出它们。资深昆虫达人张巍巍通过跋山涉水的追虫之旅,收集到了世界上410个科的昆虫照片,如此卷帙浩繁的工作量,经过他辛勤的汗水之下变为一本图像精美的《昆虫家谱》。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喜爱昆虫却又苦恼于专业书籍艰涩的朋友们最好的学习读物。(点评人:王钊)

自然教育③《万物皆奇迹》

博物学家卡森邀请你躺在星空下、去雨林中漫步、倾听清晨鸟儿的和鸣声、夜晚草虫的音乐,用放大镜观察苔藓、昆虫,在山坡的云杉中或海滩的潮水边感受自然。你会发现平时视而不见的“渺小世界”中蕴藏着自然的大美。其实,这本书是卡森为美国《妇女家庭良伴》写的文章,杂志编辑约稿时给定的题目是《教孩子感到惊奇》,被她改成了《帮助孩子感到惊奇》。卡森认为,孩童天生就有好奇心,容易对新奇未知的事物入迷。对于他们,重要的是培养对自然的情感,在这些情感体验的激发下探索周围的世界。(点评人:马洁)

自然观察④《看不见的森林》

在教室里了解大自然总是缺少直观性,听众无法发动自己的“动物感受”能力,因此无法与其他物种平等相处、切身体会大自然的复杂性和整体性。美国生物学家哈斯凯尔采取了一种并不特别惊人但绝对与众不同的办法。他将目光聚焦于一个较小的区域,通过肉眼和身体,持续观察、感受他的“小世界”,并以日记体写成一部畅销书。他选择了一个直径一米的圆形“样方”,并满怀敬意地称这块小地方为“坛城”。坛城中有鲜活的雪花、苔藓、獐耳细辛、蜗牛、飞蛾、鸟、毒蛾毛虫、秃鹫、蚂蚁、蛞蝓、跳虫等等。作者强调了大自然中各物种间的普遍共生关系,对当代自然科学也进行了反思:科学的自大精神并非纯粹学术使然,它“迎合了工业经济的需求”。科学把世界简化为机器,机器隐喻虽然十分有用,但它并不能展示世界的美丽与精致。作者并非反对科学,而是要改进科学。(点评人:刘华杰)

生态与环境⑤《生态农场纪实》

生态农业研究并不是理论空想,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蒋高明,从2007年起带领科研工作者在山东临沂农村开展了一场生态农业的实践,建立了“弘毅生态农场”的研究型农场。他们彻底拒绝“大农药、大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六项技术,试图运用生态学中的元素循环规律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实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生态循环型有机农业。作者认为他们的实践结果反驳了“搞生态农业会饿死人”的观点,并“强有力地说明了,生态农业不仅不会饿死人,而且还可能是中国未来农业的方向”。(点评人:寻晶晶)

自然考察⑥《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蚯蚓不过是一种没有脊椎、缺少牙齿、又盲又聋、仅有两三英寸的蠕虫,然而,在艾米的笔下,蚯蚓成了美丽、可爱、能够改变地球的伟大生灵。艾米不仅仅亲自养育了一个小型蚯蚓王国,在书中,她还介绍了不同蚯蚓的类型、蚯蚓与地球文明的关系以及未来蚯蚓科学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可能性。与此同时,在轻快而又日常化的语言中,艾米又透露对现代文明下蚯蚓的担忧——这种细小而又脆弱的生灵,由于处于地下而不被人们所关注,其中有一些蚯蚓正濒临灭绝,然而如果我们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怎能知道正在失去它们呢?(点评人:仇艳)

地方性知识⑦《这里的草原静悄悄》

刘书润老师是目前中国最懂内蒙古草原的前辈之一,不仅熟悉内蒙古草原的草木山川,还十分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他的这本书如一炉丰富的“大杂烩”,有生态旅游的导游词、有论文、有评述文章、有民间故事、有诗歌、有原创童话,甚至还有歌词。读来感到在不同的文体间跳跃使阅读节奏变得轻松有趣。作者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立体、亲近和充满个人感情的内蒙古草原。既能从书中获得专业生态学知识,又能了解多个民族的文化。我捧读这本书,沉醉在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的美丽中,当读到“柳芭的墓地”时感伤不已,并隐约觉得柳芭便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画家女孩的原型。如果你要去内蒙古,那么行前和归来都读一读这静悄悄的草原,定会有特别的感受。(点评人:孙才真)

动物保护⑧《等鹿来》

“等鹿来”,没有比这个名字更适合这本书了。鹿代表着灵性、奔放与自由,而这本书就是这样的,把人带入了自然的灵性世界。书中并不仅仅写了鹿,还写了其他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与这些生灵们的互动,以及这些生灵带给人的思考。作者是一个热爱大自然、醉心于荒野的人。他推动了自然国家公园的建立,被称为“美国荒野的守护神”。他对荒野的描述如诗歌般动人、美丽,但却又不缺乏理性思考。他将荒野的可爱与迷人展现给大家,让更多人接触到、爱上荒野成为一种可能。(点评人:崔兰溪)

自然绘图与图谱⑨《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

梅里安是17世纪德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和艺术家,《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本图谱展现的是她本人在科学和艺术上的双重造诣。历经两个月艰辛的航海,在荆棘丛林的险境中探寻动植物,并描绘和记录下来。梅里安是第一个将鳞翅目昆虫的生活史和昆虫赖以生存的植物一起完整地呈现在同一画作中的,她用生态学眼光去观察自然,这在那个时代无疑具有革命性。她的画展现了昆虫的一生,也揭示了昆虫与植物的依存关系,即使“昆虫学”“生态学”在她那个时代没有诞生,但她所关注和所记录的也算得上昆虫行为学和生态学里种间关系的一部分。(点评人:姜虹)

博物学家⑩《伟大的博物学家》

博物学是人类对整个大自然发现、描述、分类和理解的活动,而博物学家就是精通这项活动的人。博物学家,是一群醉心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人,他们尝试着为纷繁错杂的大自然带来秩序,他们也试图寻求大自然在多样性中隐藏的统一性。从古至今,博物学家以记录自然的信息为己任,是人类天性中本能的对“自然之母”有一种深深的依恋。《伟大的博物学家》这本文图并茂的书籍正是对人类历史上这一群体简要概括,全书系统地讲述了近40位博物学家的故事,上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古代先知亚里士多德、泰奥弗拉斯图斯等人,下至19世纪博物学发展高峰时期的达尔文和华莱士等人。(点评人:王钊)

《中国科学报》 (2016-12-23 第8版 博物-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