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分分 祝卓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8-3
选择字号:
被网络新词帅哭的心理动因

 

■王分分 祝卓宏

网络同样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网络新词的不断出现和更迭不仅是社会文化的现实,更折射了互联网时代网民的鲜明心理特点。

新闻事件

近日网络兴起一股压缩版热词,如“城会玩”(“你们城里人真会玩”的缩写,原意是讽刺某些人做的事情常人无法理解,现单纯表达调侃。)被网友们称为“新三字经”,凭借其创新、简洁、诙谐、形象和口语化等特点迅速在各大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广泛传播。

从去年风靡的网络成语如: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讲什么,但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拆穿了。)、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等到如今的“新三字经”,网络用语更新换代的频率令人咋舌,在此之前火暴的还有“何弃疗”(“为何要放弃治疗”的缩写,暗指“你有病,快去治”,常用来互相调侃。)、“我伙呆”(“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缩写,夸张地表达惊讶。)等等!简直要被网络新词帅哭!“惹”(即“了”,娃娃腔。)。

那么,大家为什么会如此频繁地使用网络新词呢?其背后存在什么样的心理动机和原因呢?

心理解读

网络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同样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网络新词的不断出现和更迭不仅是社会文化的现实,更折射了互联网时代网民的鲜明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追求个性化。

在众多网民中,青少年网民是创造和使用网络新词的主要群体,而此时的他们正是自我意识的高涨时期,年轻活泼、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独具个性,有着强烈的被人关注的需求,而新奇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心理学早就证实了这一点。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双向性又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传播新词成为时尚。2015年武汉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显示,有60.2%的受访学生表示使用网络语言表明自己更潮,能够凸显个性,表现出与现实生活中交流的不同。

二、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使之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表现一致的一种倾向,对群体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求是从众的主要原因,毕竟大多数人并不希望被群体排除在外。此外,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吸引理论告诉我们,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除了个人特质,还有接近性、熟悉性、相似性这三点,比如接近的地域、熟悉的环境、相似的语言习惯等,因此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或群体特色的网络新词更易得以传播。荷兰心理学家Van Baaren等人在一家荷兰饭店里的研究发现,那些仅仅通过重复客人点菜方式的服务员通常可以得到更多的小费。模仿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和谐的渴望也能促进模仿的发生。

三、娱乐和减压心理。

人际吸引的增强情感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处于愉快的情绪时,伴随此情境出现的人也会让大家喜欢。美国心理学家Meredith L Bombar和Lawrence W Littig早在1996年就对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的“娃娃腔”进行了研究,发现成人之间使用“娃娃腔”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维护亲密关系。网络新词自身的幽默诙谐甚至卖萌无疑迎合了网民们的娱乐心理,拉近了人际距离,也增加了人际吸引。此外,现实社会中多种来源的压力迫使人们有意无意地寻找可以宣泄、排解的地方,而通过幽默、夸张、搞怪等方式创造和传播网络新词成为网民们释放心理压力、表达对公共事件的态度等的一种方式。在上面已经提到的调查研究中有高达75%的大学生表示使用网络语言能缓解心理压力、舒缓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四、省力和经济原则。

网络语言交流是通过屏幕和按键得以实现的,而一般人的打字速度都没有说话快捷,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不如一般的语言。为了节省时间以及保证交流的即时性,各种符号、图形、缩略词、谐音词等等简化信息传递过程、提高信息交流效率的网络新词应运而生,除了朗朗上口,这也是“新三字经”之所以会变成三个字的主要心理动机。

看到这里的你,发现无意中透露了自己那么多的心理是不是想说“城会玩”呢?网络语言内涵的丰富性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但其背后的心理动因却存在共性。需要慎重对待的是,在传播网络新词的同时,除了满足自己的种种心理需求,也要学会站在“互联网”之外去分辨和判断,以积极的态度介入、有节制地依法规范使用网络语言、不传播不文明的网络用词。总而言之,一句话——“壕做友”!(“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的缩写,此处表达希望广泛交友。)(本文选自心理所所刊)

《中国科学报》 (2015-08-03 第7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