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2-8
选择字号:
从糊涂到痴呆——
不可忽视的“中间人群”

 

■本报记者 沈春蕾

随着年龄增长,一些老人会感到记忆力逐渐减退,具体表现为丢三落四、前讲后忘等。对此,无论是老年人本人抑或是其家属均可能认为这是正常的老化过程,是“老糊涂”了。

事实上,对于部分记忆力下降较多的老年人来说,我们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因为他们是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发人群。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理所)。科研人员表示,在正常老化和老年性痴呆病人之间还有一个群体,临床研究上称之为轻度认知损伤。这个群体的记忆力和其他认知能力比正常老年人差,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轻,但尚未达到痴呆或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诊断标准。

心理所副研究员李会杰的一项研究发现,认知干预可以提升轻度认知损伤老人的认知和日常生活功能。同时,他们通过脑功能成像尝试探索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损伤老人认知功能下降的脑机制。

两种疾病密切相关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轻度认知损伤患者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风险人群,因其主要特征是情节记忆受损。此外,部分患者在执行功能、工作记忆、视空间功能上也有一定的受损,但这类人群尚且保持着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是不可逆的,一旦患病就是终身的。”李会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追踪研究表明,在6年时间内,80%的轻度认知损伤都会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类型的痴呆,因此这两种疾病是密切相关的。”

据李会杰介绍,目前这两类疾病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集中在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从下游分子层面的脑内淀粉样沉淀、神经纤维缠结、Tau蛋白调控的神经元损害与失调,到中游的神经影像检测到的大脑结构与功能,以及上游的行为表现(如记忆)及其临床表现,研究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探讨其发病机制。

李会杰及其合作者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人在默认网络的脑区上存在较多的改变,同时,其他研究者也多次发现这两类群体在默认网络的脑区上出现了较多的淀粉样沉淀。“单独依靠一种技术手段是很难完全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必须靠多种技术手段的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揭示其发病机制。”李会杰指出,关于这两类疾病研究重点的另一方面则集中于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法。

从认知干预中获益

对于疾病最便捷的方法是药物治疗,然而,对于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人群来说,目前并没有非常有效的药物。

在早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设置了三个组,分别为药物治疗组(多奈哌齐,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维他命组和安慰剂组。研究结果发现,在治疗第一年时,药物治疗组的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人群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比率较低,然而到第三年的时候,三组高风险老人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并没有差异。

此外,科研人员还尝试了多种药物,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人群上均不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考虑到药物治疗并不让人满意及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众多研究者也开始转向对这两类人群进行认知干预。

2011年,李会杰开始尝试一项荟萃分析,试图探索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人群是否仍可以表现出认知可塑性,并从认知干预中获益。

荟萃分析,是指将某一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统计分析,得出尽可能准确可靠的结果,以便更客观地反映该领域已有研究的结论。“由于单个研究的样本量小,因而其研究的可信度会受到一定影响,而荟萃分析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李会杰说。

李会杰团队系统搜索了已有文献,最终纳入了17篇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老人认知干预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认知干预后,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人群在总体认知和总体自评项目,比如在日常生活功能、记忆自评、抑郁和焦虑情绪自评上都获得了显著提升。

此外,在随后追踪数据中,李会杰及其合作者还发现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人群仍然在部分能力上持续获益。研究最终表明,认知干预是提升阿尔茨海默病及其高风险老人认知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有效方法,“尽管认知干预方法对不同认知能力提升的程度是不同的”。

无损性脑成像技术

李会杰告诉记者,在学术界,脑功能成像是探索阿尔茨海默病及其高风险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的脑成像研究聚焦于探索执行某类特定认知任务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高风险人群相对健康老年人出现的特定脑区的激活异常,这类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异常脑激活区数据。

随着以脑连接组学为代表的系统神经科学的兴起,如何将已有的异常脑功能激活区研究数据与大尺度脑网络联系起来,对人们理解各类疾病非常重要,相关的研究结果也将在临床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监测和预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脑功能成像荟萃分析方法通常只关注大脑功能在局部脑区的激活改变,李会杰等人则通过将传统荟萃分析的脑激活异常图谱与人脑功能连接组学领域的人类脑功能网络图谱最新技术进行结合,从脑功能激活和脑功能网络变化两个层面探索了阿尔茨海默病及其高风险人群的脑功能改变。

“我们基于已有的75项研究的结果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及其高风险人群在大脑功能激活区出现了广泛的异常,这些激活异常的脑区包括与记忆相关的海马及海马旁回,与执行控制功能相关的前额叶和顶叶等脑区。”

在此基础上,李会杰将这些研究结果应用到人脑的七大基本网络上,这七大基本网络是基于1000个健康成年人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检查者躺在磁共振机器里,不执行任何认知任务时的一种状态)数据获得的,包括视觉网络、躯体运动网络、腹侧注意网络、背侧注意网络、额顶网络、边缘网络与默认网络。

研究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人及其高风险人群潜在的病理机制可能不同,而为了完成特定的认知任务,其大尺度脑功能网络的补偿机制相似。

除了对总体基于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行了分析之外,李会杰的研究还对阿尔茨海默病人及其高风险人群在完成记忆编码、记忆提取、执行功能、注意与视空间功能以及静息状态等任务时的脑功能网络也进行了探索,同样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人及其高风险人群在大脑网络上的改变。

这些最新的研究结果除了揭示阿尔茨海默病人及其高风险人群认知下降的神经网络变化外,也有助于在系统水平上评估大脑的病理老化。“我们的研究对于药物干预以及认知干预效果的评估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李会杰说。

《中国科学报》 (2014-12-08 第6版 进展)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