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帅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1 3:41:52
选择字号:
文人的“拖延症”
 
■帅帅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电脑摊开准备写字:可是还是先看看新闻吧;恩,哪里又发生了新鲜事去看看;然后和朋友在QQ上再聊几句;微博上再爬几分钟,转发几条……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该到睡觉的时候了,稿子还没动笔,只好明天再写吧。72小时交稿,憋了24小时,拖了24小时,眼睁睁看着截稿的24小时开始一小时两小时、十分二十分地开溜……最后只能感叹:亚力山大。这是一个典型“拖延症患者”的表现。
 
说起“拖延症”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那首著名的《明日歌》唱的就是“拖延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为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这既是警醒,同时也是一个“拖延症患者”无奈的心声。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最关键的行为就是: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不能及时完成。“拖延”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会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致形成心理问题。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由于不能完成工作而导致心理压力、产生焦虑、影响人际关系,并会由此产生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此时就是真正的“拖延症患者”了。“拖延”如若只是偶尔的发生,只能算是一种坏习惯,但是如果一旦形成惯性和不可自控的惰性时,如:总是要到最后deadline才能手忙脚乱地赶完该做的事;永远都会迟到;总是畏缩去做一件事,非得逼无可逼才能动手……到这个阶段,你基本上被确诊为“拖延症患者”。
 
“拖延症”这个毛病在文人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是如此,“拖延”这个毛病使许多原本很有才气的文人淹没在常人中。
 
现代文学史上有个叫姚蓬子的才子,他能言善辩,颇有才华,鲁迅很欣赏他的才华,可他最后在现代文学史上却名不见经传。一般他是这样的:难得打算要写点东西了,先沐浴更衣,焚香净手,再泡上杯香茶;一套准备工作做好后,好不容易在书桌前坐下,把稿子铺开;又觉得有点闷热,小轩窗推开,看外面的月光如水,小风吹着先欣赏一下月亮……好不容易开了个头,写了几个字又没感觉,撕下一页揉了扔纸蒌里,如此反复;觉得有点困了,清风拂来伏案小憩一会……就这样一个晚上过去了,结果我们的才子蓬子自然是一个字也没写出来。所以鲁迅嘲笑说:“可怜蓬子非天子,逃来逃去吸北风。”纵有才华,拖延使他泯然众人。
 
达·芬奇是最多被作为“拖延症患者”提及的伟人。这位天才是史上最“极品”的博学者,同时涉足建筑、解剖、艺术、工程、数学等多个领域。他一生写了大量笔记。据估算,传世的6000多页手稿只是全部的三分之一。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画了4年,《最后的晚餐》画了3年,由于总是拖延交稿日期,严重影响了客户关系。最终达·芬奇传世画作不超过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还压在手里没能交付。直到去世200年后,有关绘画的手稿才被后人整理成书,而更多科学方面的实践至今仍隐藏在那些草稿图中,成为天才的遗憾。达·芬奇本人亦为之懊恼:“告诉我,告诉我,有什么事是完成了的!”
 
也许正是思考、恍惚、拖沓造就了达·芬奇的想象力,在那魂不守舍、磨磨蹭蹭的时光里,达·芬奇好像被神触摸到了额头,这是天才独享的虚幻感觉。达·芬奇一边被“未完成”困扰,一边又有着“一根筋”的完美主义,他太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可是又太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可如果有人逼他,他就容易厌倦。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和常人是不一样的结构,而我们这些平凡的庸人只能靠制定时间表来按部就班。
 
《中国科学报》 (2013-03-01 第15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