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亚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2-20
选择字号:
新型城镇化的“陷阱”

 
强化对人的投资建设,淡化单纯对城的投资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突出特点。
 
图片来源:www.ceh.com.cn
 
■本报实习生 陈亚楠
 
耗时5年,投资100多亿元,建设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却面临着楼里黑灯的比亮灯的多,路上清洁工比行人多的窘况,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鬼城”。
 
而连日来,就在各地“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新型城镇化实施细则期间,媒体又接连爆出南通、营口等多地频现“鬼城”的情况。
 
《中国科学报》近日在走访智库机构、大学教授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时了解到,虽然十八大提出了“集约、绿色”的新型城镇化思路,但各地方政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盲目追求铺大摊子、延续以往城镇化问题的可能和风险。
 
那么,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以人为核心
 
毋庸讳言,中央这次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城镇化”具有类似的背景和动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上次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外需猛然回落,难以支撑起国民经济继续发展的重任。这时,城镇化作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抓手被提了出来。
 
然而,本次的“新型城镇化”又与之前的“城镇化”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强化对人的投资建设,淡化单纯对城的投资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突出特点。
 
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明确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的专家认为,重视城镇化对人的切实意义,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上的进步,也是对于之前城镇化问题的反思。
 
安邦咨询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的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速度惊人。
 
但如果就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35%~36%,换句话说,仍然有2亿至2.5亿人没有享受到城镇居民所能享受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若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明确提出,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与之前最主要的区别。
 
“以往的城镇化过程中对弱势群体投入不足,从社会公正角度来说是有很大问题的,所以必须要尽快让他们有城镇居民的身份,提高对于他们的投入。”
 
在任若恩看来,随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还会有新的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他希望新型城镇化不仅要对已进城人口给予城镇身份以及社会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设计,让城镇新进人口不必重复与上辈人相同的遭遇,而是一进城就具有城镇身份,享受市民待遇。
 
避免空心城镇化
 
除了以人为核心,避免空心的城镇化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南美洲贫民窟的现象,是城镇化失败的典型。其中的关键,就是没有产业做支撑,造成空心的城镇化。”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他认为,新型城镇化应该是能够充分创造就业的,符合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城镇化。
 
周民良进一步解释说,过去地方政府推行的城镇化,虽然城市铺的面积很大,但是产业没有发展起来,既不能充分提升城镇实质意义上容纳人口的能力,也不能形成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城镇化是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发展的结果。虽然我们不能忽视城镇的建设,但是单纯讲城镇建设,不符合平衡、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思路。
 
事实上,持这种观点的专家绝非少数。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中国为什么会产生城镇化?老百姓为什么要到城里来?无非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生产方式改变了,城里有更好的工作可以做;第二是因为城里的生活比农村好,这两个原因促使农民要进城。
 
安邦咨询总裁陈功更是发出警示之语:50%的城镇化率是出现社会问题的警戒线!若不能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市民就业,社会动荡的风险将不可避免。
 
其实,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力避空心化,已经得到中央的重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我们推进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
 
消费升级转型
 
这一轮的新型城镇化,重点显然落在三线四线城市、城镇的农业人口“市民化”,那么一线二线城市是否存在城镇化的任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表示,新型城镇化不应该仅仅包括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也需要关注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就是民生工程。”王国刚认为,谈新型城镇化离不开消费。“我们以往讲消费,指的是吃穿用。这个问题,我们在本世纪初基本实现小康社会时已经完成了。在新型城镇化的语境下谈消费,应该往更高层次发展,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
 
在他看来,医疗保健、通信、教育、文化、体育、娱乐都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题中之义。而这些公共产品,是工业生产线所不能够提供的。他认为,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财政投资应该承担起这种责任,为市民提供消费对象和消费条件。
 
除了消费升级,消费转型则被专家学者视为新型城镇化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周民良指出,过去由于城镇盲目扩张,对房地产炒作过热,使得钢铁、水泥的生产水平超过了实际消费能力,不仅占据了过多的资源,产生大量污染,在国际上也引起很大争议。这些问题都与最终消费需求的不合理、不规范且未得到有效调控有很大关系。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化,一定要从消费结构这个端口来控制。”周民良说,“连日来,中央提出要控制浪费。其实不单在食品行业,应该扩展到新型城镇化的各个消费端口。这样的城镇化才更具有持续性,社会才更为公平。”
 
《中国科学报》 (2013-02-20 第3版 技术经济)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