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12 6:3:6
选择字号: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借助“巨人”智慧推动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



 
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黎明)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一五”时期建立的老牌军工企业。中航工业黎明承担多种型号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研制生产,在中国航空发动机历史上曾创下5个“第一”:第一台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第一台地对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改燃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燃机。其被誉为“航空发动机的摇篮”。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中航工业黎明视察。
 
多年来,中航工业黎明始终遵循“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紧紧依托“透平机械制造技术”核心技术专长,走过了第一、第二代航空发动机修理、仿制和自行设计、研制、生产全过程,现已进入到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研制阶段,同时大力发展转包与民机、燃气轮机等产业,打造以军品为核心、寓军于民的大型企业集团。
 
院士工作站建设概况
 
2003年9月,在国家和省、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中航工业黎明积极开展“三引进”活动,成立了我国首家企业院士工作站。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原中航一集团)科技委顾诵芬院士、刘大响院士,中航工业制造所(原中航一集团航空工艺研究所)关桥院士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乐嘉陵院士成为首批进站工作的院士。近几年间,公司先后聘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懋章院士、清华大学柳百成院士、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艾兴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曹春晓院士、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潘健生院士、东北大学闻邦椿院士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杨凤田院士进站工作。
 
目前,在站工作的院士共11名,合作研究近20个重要技术领域。多位院士进站工作,聚集了宝贵的“四高”(高学术、高技能、高智商、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工作站建设的不断加强,对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也为中航工业黎明赢得了无数荣誉。
 
院士工作站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院士工作站成立8年多,中航工业黎明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到,通过集科研合作、顾问咨询、前瞻研究于一体的院士工作站,能有效调动院士专家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特别是有效促进院士成果产业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有力地推动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中航工业黎明实施“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院士工作站建设指导方针,更加注重全方位发挥院士专家作用,更加深层次地深化、拓展院士工作站的内涵,取得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把院士工作站建设与科普工作相结合,在公司内部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中航工业黎明每年邀请院士作学术报告,开展专题研讨等活动。多年来,应邀到公司授课的院士专家人数累计近500人次,参加听课的科研人员累计近1万人次,推动了科技知识的普及和专业技术新成果的传播,对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乃至制造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充分发挥院士的榜样作用,以院士爱国奉献、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和紧贴一线、勤于进取的工作精神,引导中航工业黎明广大科技工作者。公司各厂、部和直属单位及各级科技工作者掀起向院士们学习、为企业发展争光的热潮,不仅把“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而且促进公司内部形成了更加良好的科研攻关、积极创新氛围。
 
(二)院士工作站建设与企业技术攻关相结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R0110重型燃机是国家“863”计划确定的课题项目,是中航工业黎明承担的一项重要科研生产任务。以刘大响院士为组长的专家顾问组针对项目研制生产、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给予市场培植、政策倾斜扶持的建议,并向国家开发银行和辽宁省政府争取到7亿元“软贷款”支持,为项目持续开展和取得突破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专家顾问组在技术瓶颈攻关、重要参数论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和把关作用,给予了大量有价值的指导意见,终于促使该重型燃机于2008年6月24日一次点火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建立起重型燃机的自主研发设计平台,初步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在我国发动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形成我国自己的重型燃机科研制造产业链奠定了基础。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取得工艺攻关成果33项,申报专利64项,相关技术获得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三)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专业技术影响和联系渠道优势,为企业搭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
 
在院士的关心和推动下,中航工业黎明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在院士专家推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从部分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高层次青年科研人才到公司开展攻坚性、前瞻性、预研性课题研究。迄今为止,先后有16名博士后进站工作,其中12人已圆满完成研究项目计划出站。从工作情况和实际效果看,他们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生产瓶颈问题和关键技术课题,多数成果达到预期目标并投入应用,而且在组建高效科研团队、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和强化快速科研攻关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中航工业黎明还先后组建了“国防科技工业精密铸造技术研究中心”、“北航—黎明试验基地表面工程中心”、“中科院金属所航空材料及热工艺实验室”等科研联合体,组建了由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300多人的专家库。通过院士牵线搭桥,已与31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了技术合作,合作研发课题达49项。产学研合作科研网络的建立和延伸,向传统制造工艺流程注入了新技术、新成果,显著提升了技术攻关和整体研发能力,大有可为,前景光明。
 
温暖备至,为院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中航工业黎明历届领导十分重视院士工作站建设,注重与院士沟通交流,把对院士及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落实到工作细节当中。
 
一是密切联系,充分倾听。由公司总工程师挂帅,总体负责与院士们的联系和沟通,组织和协调相关工作。公司还始终坚持将重大规划、重大决策、重大攻关等情况,及时向院士进行通报,并听取院士的建议和意见,使院士工作站在公司的科研发展中发挥出积极而重要的参谋、定向作用。
 
二是亲切关怀,以情激人。多年以来,中航工业黎明对院士们坚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留人,以情激人。每逢重大节假日,主要领导坚持专门抽出时间对院士进行走访,把公司的温暖和关怀送到院士的心头。中航工业黎明还实行经费单列,专款专用,确保工作站活动经费投入和保障。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在多年的实践中,中航工业黎明深刻体会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层次的人才,院士工作站对推动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航工业黎明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家和省市的支持,得益于院士们对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得益于院士们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奉献。
 
下一步,他们还将不断总结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探索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渠道,力争把院士们的智慧、专长与企业的创新、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为国家航空工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12-06-12 A4 院士大会特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