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14 6:54:42
选择字号:
国际化须找准切入点

 
图片来源:www.sjstt.cn
 
■本报记者 杨琪
 
最近这段时间,韩春龙辗转于中国与东南亚几国之间,并在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国探寻是否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潜在市场。
 
韩春龙是北京市助新技术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为中关村企业国际化打前站了。2009年10月,助新公司就在越南河内市设立了北京市助新技术公司驻越南办事处(简称越南办事处)。
 
截至2011年底,越南办事处共入驻来自中关村的医疗器械企业4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企业产品销售额达到40多万美元。”韩春龙说。
 
实际上,中关村企业抱团国际化,只是我国企业国际化案例之一。
 
加快走出过门,走国际化道路,已是国内企业的共识。但在国际化过程中,如何找准切入点,是科技园区和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抱团出海
 
40万美元,或许只是很多企业一张订单的金额。但是,对北京市助新技术公司驻越南办事处而言,这实现了零的突破,并打开了一片“蓝海”——越南医疗器械市场。
 
这几年,国内医疗器械同行陷入同质化竞争,同时国外品牌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从2007年开始,越南医疗器协行业增速达到140%。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向越南市场迈进,如深圳迈瑞等。”韩春龙说。
 
多次调研后,在北京市助新技术公司的组织下,中关村几十家企业抱团登陆越南市场,并在海外树立了“北京·中关村”的整体形象,打造了中关村医疗器械企业产品知名度和品牌知名度。
 
“今年,越南办事处入驻企业的销售额预计能达到60万~80万美元。”韩春龙说。
 
长期关注产业园区运营的市场专家陈文言女士认为,近年来,我国人地关系进一步紧张,资源环境日趋恶劣;与此同时,成本增加使得我国劳动力优势逐步丧失;再加上美欧主要经济体长期对华不断掀起贸易纷争,中国企业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
 
“内部、外部环境都在倒逼产业升级转型,中国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条上的地位,实现‘中国制造’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她说。
 
加强与跨国公司的融合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杜德斌教授在进行相关课题的调查和研究后发现,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将研发中心搬到了中国,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达1300多家,仅世界500强在中关村示范区设立的总部和研发机构就达到390家。
 
这1300多家机构在华雇用研发人员达15万左右,有的单个研发中心的技术人员规模甚至达到3000人以上。同时,不少跨国企业的口号也从“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变成了“Innovated in China(中国创新)”。
 
跨国公司为什么要把研发中心搬到中国来?他们为什么选择在中国做创新?
 
杜德斌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拥有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多得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而价格却要比发达国家低很多。
 
“这说明跨国公司正在推动其在中国的业务活动由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强与跨国公司的融合,由此找到全球价值链的切入点。”杜德斌说。
 
杜德斌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企业应该更多地采取开放的创新模式,要学会集成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管理能力。
 
陈文言也认为,在参与国际化竞争中,企业对创新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入,当今企业的竞争更多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她以国内某中药材集散地为例,该中药材集散地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在传统的“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了跨界经营、关键资源控制等理念,现在其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形成了足够影响亚洲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力量。
 
日韩经验值得借鉴
 
杜德斌认为,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从原来依靠研发、规模、管理、品牌等单一核心要素,转向聚集吸收多项优势要素。
 
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模仿+创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对于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我们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甚至必须从原始创新开始。”杜德斌说。当然,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创新,而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资源,以减少我们的创新成本,缩短创新时间。
 
同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沈越认为,在“模仿+创新”阶段,我们更应学习和吸取日本、韩国的创新经验。
 
“日本在模仿和‘模仿+创新’阶段做得非常漂亮,但是当日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体制弊病一一显现。”沈越说。
 
日本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持续低迷,至今已有20多年,去年GDP增速是负0.9%。很多人认为这是因日元升值导致的结果,但这只是一个诱因。沈越说,在与欧美技术水平有差距时,日本尚可对欧美进行模仿,但是日本达到同等水平时,失去了模仿“蓝本”,可其又没有更多的创新。这是日本近20年来一直低迷的根本原因。
 
“我们不能重蹈日本覆辙。韩国在这方面比日本做得更好。韩国似乎总结了日本的经验教训,不断依靠创新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沈越表示,现在一批韩国企业如三星电子、LG具有了更强的创新能力,已经开始超越日本一些老牌名企。
 
《中国科学报》 (2012-04-14 B1 园区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