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3 6:53:32
选择字号:
环境适合女性从事科研吗
 
■肖瑶
 
“巾帼不让须眉”、“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关于♂和♀的能力对比从古至今并将一直延续下去。看到彭红梅老师和赵斌老师的博文,联想到自己身处的生物医学研究院也是女生比例高,当年夏令营招生♂∶♀=1∶5,忍不住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女子和过去的相比各有所长吧。不同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下对“优秀”的评价不一样,仅以现在的标准来对比过去和现在,似乎有点不妥。擅于相夫教子、持家顾老是优秀,长于读书识字、学术科研也是优秀。不然怎么会说“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呢。至于为何近年来女生比男生更钟爱考研,赵斌老师提到博士回报低、对背负承担家庭经济责任的男生吸引力降低;而高校环境让女生觉得更安全。我非常赞同。
 
读完两篇博文联想到两个问题:现在环境适合女性从事科研吗?越来越多的女性涌入科研,对科研有利吗?
 
虽然有弗兰克林、周芷、吴健雄博士等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优秀女科学家作为榜样,也有庄小威、袁钧瑛、颜宁、任咏华等风华正茂的新生代女科研工作者正不断影响科学界;但整体而言,笔者认为现在环境仍不利于女性从事科研。生理因素自然不能避免,更逃不开社会和文化偏好。“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重男轻女”的观点即便是在农村也开始淡化了,但评价女子的标准有一条从未改变——美貌,有时还有另一条——温和。
 
要达到“美貌”的效果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即便达不到美貌,女性也应该要比男性更整洁、更富有观赏性。针对女性的消费品琳琅满目,色彩缤纷,服装—化妆品、搭配—化妆、整洁—保养,这三对词组的灵活运用对女性而言是很重要的能力,重要到直接影响其生存。于是从小扎长辫、练形体、穿花衣;长大些便学会挑选和搭配衣服、收拾整理。再长些便要学会化妆、做饭、保养,否则会被笑话“人老珠黄”,或者“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这一标准一方面占据了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绑架了社会评价——女子事业再强不如长得漂亮会生活。而科研的苦和熬无异于“一把时光的杀猪刀,将青春少女变成了菜头老妪”;最青春靓丽的年纪埋头在实验室、素面朝天,阻碍了多少聪明的女生进入这一领域?!即便已踏入这一领域的女生也不得不在这一社会标准面前畏手畏脚,不敢将全部精力投入科研。既没有全身心投入,收获自然少些。君不见多少在科研上有成就的人是在博士后期间出成果的?有多少要注意美貌和保养的女子能禁得起辗转的博士后经历呢?
 
若说美貌是显性标准,另一标准——温和则是隐性标准。小孩有取悦父母获得呵护的倾向,成长过程中父母对男孩儿的破坏性总是比对女孩子有更大的包容,在遭受挫折时更倾向鼓励男孩儿(有哪个父母没对儿子说过:你是男子汉,不许哭)而哄逗女孩儿,自然而然女孩儿从小就学会比男孩儿更温顺乖巧,学习上也愿意听从正规学堂教育。(也有看法认为女性先天就比男性好静,喜好安稳。)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女孩儿的主动创造性和适应性,更倾向于停留在一个安稳、有据可循的环境中。随着中国拼爹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变成了残酷的生存竞争,越来越多女生选择考研入高校以避开工作压力,成为科研工作者。
 
但真正的科研需要创造,从来都不是安稳的。这一显一隐的环境标准把女性更多地打造成了花瓶——美观而脆弱,不适应科研工作,因而大量的女生涌入科研至少目前对科研也是不利的。但量变会不会慢慢引起质变呢?将来才知道答案。
 
(http://blog.sciencenet.cn/u/guling1xiao2)
 
《中国科学报》 (2012-04-03 A3 网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