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3 6:41:15
选择字号: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医学》抗生素使用或加重过敏和哮喘发作
 
《自然—医学》上的一项报告称,长期服用抗生素或生活在无菌环境下的小鼠容易患上严重的过敏和哮喘。这项发现支持了“卫生假说”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定量的细菌能预防过敏疾病的发生。
 
据多项流行病研究显示,肠道细菌的改变与呼吸道过敏疾病比如哮喘,存在一定关联。但导致该关联产生的细胞和分子的具体种类目前仍是未知数。
 
David Artis和同事发现服用五种抗生素或者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小鼠产生的呼吸道过敏疾病更严重,而这种疾病原本是由房屋灰尘颗粒中的过敏原导致的。在这项研究中,服用抗生素会导致小鼠血液中与过敏有关的IgE抗生素、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免疫细胞的浓度升高。正常情况下,肠道中的有益菌会刺激免疫B细胞以限制B细胞分泌IgE,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肠道有益菌发生变化,进而放任B细胞分泌更多IgE,IgE又作用于骨髓嗜碱性粒细胞前体并促进其发育。
 
这项研究在肠道菌群如何影响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的发育和如何导致过敏疾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关联。
 
《自然—医学》新发现影响疼痛感受的基因变异
 
科学家在《自然—医学》上撰文称,P2RX7基因的遗传性变异会影响到不同人对疼痛的感受。因为疼痛感知的个体差异性和对疼痛缓解药物的反应不同,疼痛相关临床试验的进行一直都存在一定难度,这项研究或能有助我们在该基因变异的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个体疼痛疗法。
 
Jeff Mogil、Michael Salter等人观察了大量小鼠的不同疼痛敏感度,注意到小鼠P2RX7基因的突变与这些差异有关。他们发现该基因的某一变异让一种具有细胞膜中离子通道作用的受体P2X7生成大孔径;产生该基因变异的小鼠比未产生变异的小鼠会表现出更多疼痛,而一种能阻碍该大孔径生成的缩氨酸则可以减轻变异小鼠的疼痛。
 
之后,Salter和同事将该发现应用于人体试验,他们发现如果P2RX7基因的变异不导致P2X7受体生成大孔径的话,那么乳房切除术后疼痛和关节炎疼痛的患者会表现出较少的疼痛。
 
《自然—纳米技术》用分子构筑量子波
 
科学家近日宣布成功用分子演示了干涉图案——一种波形运动的典型特征——的产生过程,相关报告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量子力学理论认为粒子可以以波的形式运动,而这项研究中的分子就具有数皮米(1皮米相当于1米的一万亿分之一)的特有波长。
 
电子干涉图案的观察实验曾被誉为“最美物理学实验”。该实验让电子穿过两条狭缝撞击到检测屏幕,同时记录下干涉图案的产生。前不久,Markus Arndt和同事曾利用共含有超过400个原子的分子观察到干涉图案。而这次,Arndt和同事将之前的成果相结合,成功拍摄了用含有58个原子和114个原子的分子所进行的双缝干涉实验过程。
 
波形运动测量的传统方法是让一束光波通过一对狭缝,测量光投射在屏幕上的强度是如何随着位置发生变化。在通过双缝的两束光同时具有最大波的位置,投射在屏幕上的光强度达到最大峰值,同样,在两者同时具有最小波的位置,相应的光强度也最小。由此组合出的图像便是干涉图案。如果采用普通粒子重复该实验,那么我们将看到两个峰,每个峰由穿过单个狭缝的粒子组成。但如果使用量子粒子进行该实验的话,我们会看到具有多重峰的干涉图案,就像我们用光进行实验得出的结果。正如Bum Suk Zhao和Wieland Schllkopf在附文报道中所写的那样,这项最新实验“为研究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见解”。
 
(张笑/编译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中国科学报》 (2012-04-03 A2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