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 12:33:31
选择字号:
浦介麟:推进心律失常离子通道学机制研究

 
■华文
 
一名28岁的男青年,感冒近半个月不见好转。有一天他突然晕倒,尽管十几分钟便被送进了抢救室,但终究未能挽回生命。
 
这是不久前的一篇新闻报道,人们在惋惜生命易逝的同时不禁发出疑问:一场再普通不过的感冒,缘何却成夺命杀手?
 
据医生判断,该青年人因为感冒久不重视,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
 
据了解,我国每年因心脏原因引起猝死的患者约有54万,而恶性心律失常是最主要的,约占80%。阐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的综合防治策略刻不容缓,一场保护心脏节律的“战争”已经打响。
 
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机理复杂多样,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危及生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离子通道基因异常密切相关。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相关研究大量开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浦介麟是国内心律失常领域研究的佼佼者。十余年的海外经历中,他曾对多种心脏疾病背景下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致病机理以及离子通道基因异常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002年,浦介麟回国。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耗费大量时间和心血在阜外医院创建心律失常基础实验室,筹建病理与生理实验中心并兼任主任。
 
依托新建实验中心为平台,他带领学生和团队,进行了心脏离子通道的致病基因和功能关系、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制和早期预警、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等原创性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心房颤动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 发现了长QT综合征和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离子通道致病基因并进行了功能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致心律失常离子通道基因无意突变的化学拯救新方法;他在心力衰竭的研究中发现了多个国人心力衰竭致猝死的遗传学、血清学和心电学的新预警指标。此外,他着力祖国传统医药机理研究,在使用现代实验手段研究中药参松养心胶囊的作用机制过程中,发现抗心律失常中成药是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兼有非离子通道的作用,能够通过“整体调节”模式调节心脏节律,从而揭示了抗心律失常中成药有效而无致心律失常副作用的内在原因。
 
浦介麟所取得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研究成果,为从基因和分子水平上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大量线索,为研究心律失常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能,拓宽了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思路。如果能够进一步在综合预防和临床治疗上实现,就能够对易发病人群及时提出预警,尽早预防和治疗,进而有效减少猝死事件的发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保护心脏节律之“战”艰难而漫长。未来,浦介麟将紧紧把握国际研究前沿,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病例资源,潜心研究,努力推进心律失常离子通道基因研究的步伐,尽快将科学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造福人民。
 
浦介麟
 
联邦德国医学博士,教授,心内科和病理生理学双博士生导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23病房主任兼病理与生理实验中心主任。曾赴联邦德国、美国等地进行学习和科研工作,回国后从事心电生理和起搏临床一线工作,已完成心律失常介入手术2000余例,同时主持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8项,指导博士研究生14名;主译《心脏电生理疾病》,主编国内第一部学科专著《遗传性心律失常》;发表论文115篇, 其中国外发表45篇。获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和201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等。
 
《中国科学报》 (2012-01-01 B35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