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贺根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8 6:20:53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粉垄栽培改造中低产田试验示范采访记
 
□本报记者 贺根生
 
我国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依靠科技提高中低产田产量,是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日,一项名为“粉垄栽培”的新耕作方法,在广西玉林市应用于中产田种植超级稻示范,取得可喜效果,平均亩产比对照田增加100~130公斤,增产21%~23%。
 
这一结果,让人们看到了中低产田改造的新希望。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支持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已立项将此技术引入湖南省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
 
记者从该项目实施伊始便多次随课题组实地考察,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更是耳闻目睹了试验示范关键阶段的进程。
 
粉垄稻禾苗站住了!
 
4月13日,晴。
 
今天,记者随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韦本辉课题组,从南宁前往玉林考察粉垄栽培超级水稻。
 
粉垄栽培,是采用专用机械垂直旋磨粉碎土壤,使其自然悬浮成厢(垄)种植农作物的新耕作方法。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省工省时,效果显著。此前已在玉米、甘蔗等11种旱地作物种植中应用,增产10%~30%。
 
但此法能否用于水稻种植?虽说此前曾做过试验,但科研人员心中还是没底。
 
“经过摸索,我们采用‘水田干耕’法,即在冬天水田干水后耕作,待插秧前再放水泡田插秧,已解决水田如何粉垄耕作的难题。现在就看秧苗能否在粉垄田扎根站立。”韦本辉说。
 
上午11点,到达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辛仓村。一下车,大家就快步走向试验田。
 
“秧苗都立起来了!”韦本辉兴奋地说。
 
下午,大家又来到距玉林30多公里的北流市民安镇兴上村。这是课题组在玉林布的第二个示范点。
 
“怎么这几块田表面这么平?”韦本辉问。
 
“村民认为泥团太大、不平,用耙拉了一下。” 农技员梁景回答。
 
虽然事先给村民讲过这是一种新的水稻耕种方法,可千百年来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认为,稻田耕作得“一犁两耙,再拢平”,表面都有一层泥浆。现在粉垄耕作,泡水后土壤团粒较大,插秧、特别是抛秧的禾苗能生长吗?有人还是心存疑虑。
 
一位站在田边的中年妇女用北流话大声质问:“你们这样种田,找得到吃的吗?”
 
有了福绵的经验,韦本辉心里有了底。于是交待:“那几厢没耙的田不用平了,可直接在上面插(抛)秧。”
 
粉垄稻根多且白活力强
 
4月21日,晴。
 
时隔8天,记者今天又随专家前往玉林。
 
抵达福绵时近中午,大家顾不上吃饭,便直奔大田。发现粉垄稻禾苗绿油,比传统栽种的强壮。
 
课题组小刘下到粉垄田,用小铲在禾蔸边挖开一个口,表面干燥的土壤下面却渗出水来。他分别从粉垄、传统田取出两蔸禾苗,用水轻轻冲掉泥后,发现粉垄稻根系特别发达、鲜白;而常规栽培稻,根系多呈棕褐色。
 
广西农院水稻所原副所长吴汉林说:“白根多,说明粉垄稻生长活力强。”
 
经取样、检测、分析,粉垄抛秧比常规抛秧分蘖、白根、总根数和根长分别增加33.33%、177.14%、14.53%和 19.69%。
 
下午3点,大家又来到北流试验点。田间随机抽查,粉垄抛秧根系同样鲜白,长度比常规抛秧一般增加3~4厘米。
 
在总结会上,专家认为,粉垄稻土壤呈海绵状,提高了保水性能,促进了根系生长,植株生长相对扎实。下阶段在分蘖前期要浅水促根,到了分蘖盛期则以沟水养根,以促禾苗数量。
 
增产不是梦
 
5月28日,晴。
 
今天课题组邀请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江立庚等专家,前往粉垄稻试验点考察。
 
粉垄稻远看上去一片青绿,近看叶尖已开始泛黄,且植株较高,叶片多呈三角、厚直。吴汉林说:“这样的禾苗抗病虫害能力强。”
 
玉林农技站罗站长说,两天前来检查,平均每穗达到215粒。说完他拔出一株,剥开包叶,露出一粒粒晶莹的青白色谷胞,引来了一片赞叹。
 
副研究员甘秀芹从他手中接过穗子数了起来,几分钟后报告说,共有318粒,又让大家兴奋了一阵。随后又抽查了几株,平均下来超过200粒。
 
从田里回到农户家,吴汉林与陈耀福拿出计算器作产量预测。按每亩保20万穗、每穗140粒,千粒重26克,亩产可达700千克。
 
比预想的要好
 
6月23日,雨。
 
今天课题组邀请广西区内专家对粉垄稻抽穗期有效穗和穗粒性状进行调查评估。
 
专家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先完成了辛仓村点的观察、测定。
 
午饭后,他们又来到兴上村。这时天下起了小雨,专家们冒雨下田。
 
这里的稻子虽刚开始抽穗,但一眼望去还是可以看出粉垄的比常规的好。
 
专家组公布了现场观测、评估意见:
 
粉垄稻平均每亩有效穗22.67万穗,每穗187.9粒,比常规种植的分别增加23.97%和4.76%,每亩库容量增加29.88%。
 
收获喜悦
 
7月22日,晴。
 
粉垄稻经过130多天的生长期,迎来了收获。今天,由广西区农业厅组织来自区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和管理部门的9名专家,对粉垄稻进行测产验收。
 
上午,经历了对粉垄栽培水稻从质疑到相信,从希望到践行的辛仓村民,早早就聚集在田头等候开镰。
 
专家们到后,分成两个小组,按农业部验收规定,分头展开验收工作。
 
大暑将至,阳光照在人身上火辣辣的,不一会衣服就湿透了。
 
下午,验收组组长、湖南大学教授邹应斌宣布了验收结果。
 
验收结果让人感到惊喜。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研究员白德朗说,粉垄栽培让水稻生长的每一个阶段得到改善,产生叠加效应,单产大幅提高。这将为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目标提前实现作出贡献。
 
广东省农科院研究员黄庆希望能将此法引入广东试验。
 
对推广粉垄栽培稻更急迫的自然是示范点县、市。福绵区农业局局长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先在一些农业专业大户中推广,然后逐步扩大。
 
邹应斌在肯定粉垄栽培的同时,建议课题组在如何保水、保肥,粉垄机械如何适应不同地区、环境,提高效率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许多专家和农户都十分关心粉垄机的价格和耕作成本。在兴上村,当看到现场摆放着三台不同规格的粉垄机时,大家纷纷围上来,向五丰公司李总打听起价格。
 
粉垄稻示范初战成功,也让项目组深受鼓舞。韦本辉说:“接下来我们将在现有粉垄稻田上进行免耕、再生稻种植试验,并在晚稻收割后,冬种马铃薯。我们要探索水稻加旱作物连作或轮作新种植模式,让水稻耕作朝着‘少耕、免耕、节能、节水、省工、省时’的方向迈进。”
 
《科学时报》 (2011-08-08 A2 综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