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张楠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17 22:35:44
中德合作完成银道面射电巡天
利用新疆25米射电望远镜发现超新星遗迹
 
本报讯 日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完成了银道面射电偏振巡天,测量了银河系弥漫的偏振辐射和一大批天体的物理性质,发现了两个大的超新星遗迹。
 
国家天文台致密天体与弥漫介质团组首席研究员韩金林和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所长(现为荣誉所长)Richard Wielebinski于2001年商定合作进行银河系的磁场研究,利用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南山站25米直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在6厘米波段(频率为5GHz)开展银河系射电偏振巡天,并和德国100米直径射电望远镜在21厘米波段进行的银道面射电巡天结果进行比对研究。
 
巡天项目共观测约4500小时,覆盖银道面银经10度到230度、银纬正负5度之间共2200平方度的天区,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利用陆基望远镜开展的银道面偏振巡天中观测频率最高的大范围巡天项目。
 
中德合作小组利用该巡天数据研究了银河系的弥漫射电辐射特征,得到了一批用世界上大望远镜无法得到的完整图像。例如,大量恒星诞生时产生的紫外光子电离周围气体形成的电离氢区,恒星死亡后超新星爆炸扫过星际介质时形成的超新星遗迹。还发现一批非常少见的具有很强规则磁场热气体团块,研究了它们的电子密度和磁场强度等物理信息。
 
利用巡天观测数据,该小组否定了前人错误证认的两个超新星遗迹,并通过仔细分析巡天数据,发现了两个新超新星遗迹G178.2-4.2和G25.1-2.3,大小都有1°多,而国际天文界经过几十年努力,目前仅探测到270多个。这也是中国人首次利用国内望远镜和自己的数据发现的超新星遗迹。
 
韩金林表示,他们与德方科研人员还将开展进一步合作,扩大巡天观测范围,并预计会与德国100米射电望远镜联合研究星际介质的超级气泡等。(张楠)
 
《科学时报》 (2011-07-18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