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矫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24 5:30:11
彩云之巅 展翅翱翔
 
□矫震
 
飞机在蓝天白云间穿行,透过舷窗极目远眺,云南美景尽收眼底。俯瞰云贵高原,滇池钟灵毓秀,若一颗蓝宝石镶嵌在辽阔大地上,山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极美的自然图画。
 
昆明东川的夏天,清爽宜人。一千两百多米的海拔,处处耸立着云雾缭绕的高山,亦真亦幻,在明净蓝天的掩映下,显得异常高大巍峨。轻飘的白云,仿佛触手可及,在山峰间飘走游移,宛若给远峰披上了一件神圣的薄纱。
 
山上长满了银合欢树,翠绿的叶子,柔嫩的枝条,细细的树身,竟能与高大挺拔的白杨媲美。一次野外实验,我见到了它树身下深达2米的根系,亲眼目睹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是怎样的一种恶劣状态——上面一层薄薄的贫瘠红壤,紧接着就是厚厚的坚硬砾石层,犬牙交错的石块阻挡着根的延伸发展。而它的根系,就在石块间的缝隙中,左冲右突,不屈不挠地生长着,交错盘桓,最终贯穿了整个砾石层,牢牢地把住了这片极难扎根的劣土。
 
很难想象弱小的种子是怎样在恶劣的条件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起来的。它无法选择命运,但掌握着生命的方向——它没有抱怨生存环境的恶劣,很多时候甚至是在生死的边缘苦苦挣扎,任凭着暴雨的击打冲刷,任凭着烈日的烘烤曝晒,将根一点点地往深处延伸,一根根地往四方蔓延;碰到了岩石,就在缝隙中穿过;遇到了树根,就与之纠缠交错,抢夺着有限的营养水分;向生命极限挑战,无论有多艰难都不会退缩,否则,面临的只有灭亡!
 
最终,它就是靠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挣扎生存了下来,成长为一棵参天的大树,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它虽没有白杨的粗壮高大,但却有自己特有的韧性与刚强,尽情享受着明媚的阳光!有首小诗描述得恰如其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碎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这风光旖旎的南国,实验研究却是异常的辛苦。在这里,挖取原状土及重塑土进行直剪实验和三轴实验,研究银合欢根系的固土机制,为定量评价其在加固边坡、防治水土流失并抑制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方面发挥的作用收集着数据。多数时间都是默默地独自一人进行取样、制样、安装、数据记录、拆卸,然后进行大量数据的分析总结。为了自己的学业,更为了科研成果在实际中的推广应用而努力奋斗,于身心都是一种极大的锻炼与考验,最终我走过来了……
 
自从写论文开始,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在自以为正确的纲领中努力编织着自己的学业之梦……
 
预答辩如期来到了,出人意料的是,在座的专家把论文批得体无完肤,直接指出论文结构存在问题,完全局限在实验里面没有从中跳出归纳出切题的实质性内容。当时虽没有五雷轰顶的感觉但也是懊恼至极,毕竟在这篇论文上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包括导师含辛茹苦的悉心教导,包括千辛万苦的三轴实验,仅土样累计就有1吨之重!还有接踵而至的数据处理,三四万个数据均要列表画图,真的是极其谨慎地贯彻到论文的始终,哪怕参考文献中的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统一为英文格式。可是结果不但没有半点被肯定,还惨遭劈头盖脸的质疑和批评,心里的滋味真的是难受异常,没有人能够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一刹那间,我脑海中闪过作茧自缚的念头,要么坐以待毙,要么破茧而出!当然义不容辞地选择后者,将论文的结构重新调整,从头再来!这个过程是极其痛苦的,虽不是切肤之痛,但也是心力交瘁,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拼命地修改论文,甚至在睡梦中依然在和别人探讨章节如何展开,问题如何解决等,真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云南漫山的银合欢树出现在了我的脑海,无论土壤怎样贫瘠,它们还是不屈不挠地用尽所有的力量成长,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经过日夜奋战,论文如期修改完成,导师审阅后还比较满意,我也松弛了紧绷的神经。与我相比,多数人是幸福的,第一没有耗费大量体力的实验,第二没有对论文进行结构上的大改,而我极其“幸运”地都赶上了,其中的艰辛也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在论文完成的瞬间,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真的是极其不易,很多时候是孤身一人默默地做实验,很多次辛辛苦苦制成的土样在实验过程中进水导致一切徒劳,心中的愤懑,阴霾的天气,几近崩溃。
 
但糟糕的心情很快就过去了,太阳也从云朵后面悄悄地露出笑脸,很感谢我的师兄亦是同乡,是他不厌其烦地对我耐心指导,陪伴我度过那些难熬的岁月,同时培养了深厚的友情。在日复一日的辛苦劳动中,在一遍又一遍的论文修改中,磨砺着我的意志,考验着我的心灵,在自作的茧中潜心修行,经历了一次身心的升华,破茧而出、羽化成蝶,向着蓝天、向着自己的梦想奋飞……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工作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科学时报》 (2011-06-24 A2 综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